[青春一纸荒唐]青春,也不过一纸书——读《最初》《最后》有感
【zuowen.jxxyjl.com--初一读后感】
首次看到《最初:唯有时光记得》一书时,最吸引我的,不是封面,不是布局,而是它那使人挪不开视线的标题。
那段时间,跟朋友又吵架了。
说实话吧,跟朋友吵架的次数也不算少,但每次2、3天之内一定会和好,不管谁先低头求和。但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没有打算想要和她和好。
话虽如此,但她在我心中的分量仍不轻,至少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没有她的日子,说不无聊是假的。
在班上,虽然跟大伙儿的交情还不错,谈得来的同学也不少,只是,我却并不想跟她们来往。于是,在学校,我便过着无人问津、形单影只的日子。每天如此。
这样一来,空闲的时间就更多了。没有朋友,每天闲来无事时,唯一能够弥补心中那份空虚与寂寞的,唯有回忆过往那些与她在一起的日子。细细品味着每一件与她经历过的事。
心里终究还是放不下她。
于是,看到那标题,我万分激动:这本书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吧?!
《最初》给人的感觉很伤感。
她的童年,用她单纯的目光去看待,是幸福的。但用心看透后,却又是不幸的。而我,我可以面带微笑地告知所有人,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诠释。因为我的童年有她——我深爱的她,爱我的她。
儿时,她很用心地为她深爱的人付出,不论最后得到是感激或是嫌弃。
而我对她、她们的付出,不知道算不算真心,但不管如何,我也曾像她一样,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
渐渐长大,因为各种原因,她深爱的朋友,一个个离她而去,留下她一个人面对残酷的现实。终于,她不再怀有希望,希望有一天她爱的人会对她说一句“谢谢你。”以及一句迟来的“对不起。”
童年离我远去了,但,我深爱的她没有离开我。虽然我们冷战了,闹矛盾了,但跟她保持距离后对她无尽的不舍与怀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我做不到不在乎她。
自朋友们知道我与她的事后,很多跟我们谈得来的谈不来的,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认识的人,都劝我们:早点和好吧。
那时的我并没有细想,只是随便地敷衍道:“你们不懂。我也不想跟她吵架,但很多事不是你说不想发生就不会发生的。也不是你说和好就可以轻易和好的。像别人说的,原谅当然简单,可再次信任就难了。假若不信任,又何必和好呢?”
认识了4年的朋友,说分就分,谁不难过?谁不愿意和好?但正如我所说,很多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般简单。别人不懂我和她之间的问题,但说实话,我和她又何尝都懂呢?
直至今日,我动笔写下了感受,细细琢磨了很久,才发现了一直以来我未曾关注过的问题。
如上所述,跟她之间的情谊出现了裂痕,居然会有那么多同学来劝我们和好,甚至连偶尔见面的隔壁班同学,都为我们的绝交而感到惋惜。
记忆犹新的是那天。
跟孙孙绝交第一天。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告诉别人,已经每个人经过都会问一句:“哎,听说你跟某人绝交了…真的么?你不伤心么?”“平时看你们感情挺好的啊,像姐妹一样,怎么说完就完了…”顿时弄得我手足无措。
走出教室也总有人深色惊慌地边拉着我往角落走边询问道:“你怎么就和孙孙绝交了?怎么回事?你们快点和好吧,我虽然不是你跟孙孙的好朋友,可我看着我都难受。”
……
不解的询问声不绝于耳。
我自己都迷惑着:怎么这么多人知道我们的事?为什么虽然她们跟我们不熟,却都不希望我们绝交?为什么对于绝交的事,她们都为我们感到惋惜?难道我和孙孙的感情她们都看在眼里,却铭记于心?
书是在很久前看的,感受,却是在很久之后的今天才写下。因为,我一直在找寻着它的续集——《最后:只剩我孤独离场》。
续集的《最后》,伤感犹存。但结局,更多的应是意外与感动。
正如书中所写:上帝是公平的,给予每个人的爱都是等同的,之前你得到的爱少了,以后就会多的。
是的。儿时,也许她是不幸的,不仅一次次被深爱的人伤害,还发生了那样出乎意料的事,但在她的最美年华,她遇到了她的挚爱。她终于不用再傻傻地为别人付出,自己却得不到一丝温暖;她终于不需要活在最初的苦涩中,可以在最后与爱她的人活在甜蜜中。
曾经,我也有过一段黑暗的时光——我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日子。
那时跟孙孙吵架了;众多比赛接踵而来;父母离异;成绩退步;心中那颗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心,不经意被人划了一刀;最后剩下能让我坚持下去的人却对我不闻不问。种种噩耗一夜间袭入我的静如止水生活,使我措手不及。
爸妈离婚后,爸爸的脾气暴躁了很多,也失业了,每回遇到不顺心的事,拿我当出气筒。也总因一些小事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数落我的不是。满心的委屈却无人诉说。
那段令我窒息的日子,至今,仍历历在目,无法释怀。
记得有那么几次,学习上的困难,爸爸对我的指责,外加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对我的人生都感到绝望了,顿感无助与彷徨。真想就这么跑到马路中央被车撞死,只有死了,我才解脱了,才可以不管不顾,不必再受那些虐心的疼痛。
可转念一想,就这么死了,值得吗?我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和她的承诺,还没完成。还有那么多事,我没做;还有那么多人,我放不下,为什么要去死?
于是,我擦干眼泪,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我要告诉所有人:就算跌倒,我也会豪迈地笑。我相信,等光明冲破黑暗的那天,我想,我会真正地跟那段灰败的小时光,说一声,再见……
时隔半年,当初那派荒凉的景象,如今,再次焕发光彩。
友谊的裂痕,经过时光的缝补,竟不自觉修复得完好如初;沦陷失望边缘的心,因原本对我忽冷忽热如今对我呵护备至的人,而渐渐回暖。
春雨绵绵,缱绻了谁的思绪,沧桑了谁的流年?
青春,也不过一纸书,残留着遗憾,遗留着绝望,仅剩叹息。
-
【《海底两万里》第三篇读后感】七年级《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三篇详细阅读
篇一 在我还没有接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我就对它充满了很多兴趣和疑问。我想:它一定记录了许多关于海底有趣的是。海底真的有两万里深吗?作者难道是一名潜水员·····一点点疑问似水中气泡欲将破裂,催促着我快点去海底世界号遨游一番。终于,我拿到了它。 在几天废寝忘食的阅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作者对...
-
【《名人传》的读后感400字】七年级《名人传》读后感范文三篇详细阅读
篇一 读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心潮澎湃,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是永恒的伟人。 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
-
读了富翁的收获_读《富翁剪枝叶》有感初一作文详细阅读
在暑假中,我读过很多书,其中,《富翁剪枝叶》这篇文章给我的影响最深刻。 这篇文章里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富翁发现了人们总是爱赞美红花,对绿叶一点也不关心,于是,便剪掉了绿叶,结果那朵红花也没人赞美了。文章揭示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道理:红花还需要绿叶的衬托。 读文章后,我掩卷思考:如今社会上有...
-
[《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读后感300字]七年级《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三篇详细阅读
篇一 埃德加 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重疑问,以一名美国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D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
-
【《怀念母亲》读后感500字】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详细阅读
篇一 今天,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伤心难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羡林6岁时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大学毕业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
-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作文】《朝花夕拾》初一读后感作文详细阅读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着,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
-
[初一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初一读后感:读《无人岛探险记》有感详细阅读
读《无人岛探险记》有感一: 在今年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韩国作家的漫画书——《无人岛探险记》。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漫画书,而是一本充满科学知识的漫画书。书里的情节既生动有趣,又惊险刺激。 《无人岛探险记》讲述了韩国小男孩列奥和爷爷一起坐游轮去旅游,后来游轮碰到海底的大石头沉没了。他们在海上漂流到了...
-
初一看小屁孩日记 买原版|初一日记800字:《小屁孩日记》读后感详细阅读
妈妈新给我买了一套好书,这几天我一直在读,书名是《小屁孩日记》。 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中学男生格雷的日记。他的日记跟我写的日记不同,每篇日记都配了漫画。他为自己瘦小的个子而苦恼,老是担心会被同班的大块头欺负,可是另一方面呢,他又为自己的脑瓜比别人灵光而沾沾自喜;他喜欢玩电子游戏,可是爸爸常常把他赶...
-
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作文初一_初一学生读后感作文详细阅读
今天小编整理了几篇读后感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范文一:快乐飞翔的回忆 ——《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是我们全班共读的书目,也是作者童年难忘的回忆,是我们孩子们心爱的读物,也是教育我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良药 这本书讲了一些发生在油麻地小学的种种趣事,也讲了许多令人...
-
水浒传读后感谁是真正的英雄_初一读后感范文:真正的英雄读后感详细阅读
读《真正的英雄》有感一: 读完24课《真正的英雄》后,我陷入深沉中,但在这深沉当中,还是有一点欣慰的,深沉是因为这整个文章中充满了悲哀和默默哀悼的字句,还有亲人们对那七位宇航员的怀念;欣慰的是美国人的品质和心是好的,他们一边赞颂七位死去的宇航员,一边以此为教训,加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