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的读书笔记]《阿q正传》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初一读书笔记 2018-02-18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初一读书笔记】

  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q正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阿Q正传》读书笔记[200]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著作之一,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活泼,把主人公阿Q自我安慰、封建迷信和不敢面对现实的性格描写地淋漓尽致。

  阿Q是一个典型的贫穷流浪者,过着整天被人欺负,又不能还手的生活,可就是这样他也能过得逍遥自在。作者在第二章《优胜记略》中写道:“阿Q很自尊,所有未庄的村民,他都不放在眼里。”

  正是因为这样,阿Q才无论遇到谁来欺负他,他都能自我疗伤,即使被迫说自己是“畜牲”,他也能认为和第一次当秀才一样。刚赚来的大洋丢了,他第二天就能忘。

  《阿Q正传》读书笔记[200]

  “精神胜利法”至使他苟且地活了一生,专门受人欺压,而自己却不会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他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物,是专门给别人调侃的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他根本翻不了身,因为他是不会懂得一种外在与内在都胜利的感觉,他只知道自己在精神上的胜利。

  阿Q的心中是期盼革命的,因为只有革命才能使他有新生活的可能。所以他和一路“革命人民”一起闹“革命”,可是他在土谷祠的“革命”就等同于土匪强抢他人财物,这也正因为他独特的一套心理医疗法所致的思想:极端地认为真正的革命就是这样的。其实不然,正和他想象的相违背,在他的一生中,缺乏的不仅仅只是钱,还有感情方面!

  《阿Q正传》读书笔记[300]

  阿Q虽说很自尊,但他也像其他农民一样,不能脱俗,喜欢欺侮妇女,认为“女人是祸水”,尽管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所,可也想传宗接代。因为调戏赵家的吴妈而找不到工作,饿得他除了裤子都卖了,被迫去了城里。

  阿Q经常被人欺负。有一回,他被别人欺负了,看见一个小尼姑,就拿她来出气,说了一些很粗鲁的话,别人都鼓掌。他以为是别人为他喝彩,实际上是别人在讥笑他的无知与愚昧,更反映了他不敢面对现实的性格特点。

  鲁迅先生是借阿Q这个人物的性格,反映了旧中国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和对旧社会的批判。像阿Q这样的人物现在还有,也许你就是。20xx年奥运会马上开幕了,我们应该三省吾身,杜绝阿Q现象,为奥运,为中国树立新风!

  《阿Q正传》读书笔记[600]

  影片中的“革命”事件是一出闹剧,也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推向了新的高度。阿q狭隘的小农观点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痛绝。并在显示自己见过杀革命党时冒出“革命党当然该杀”这种观点。

  但当他看到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与未庄人对革命党的害怕慌张时,却对革命有些神往了。最终大喊“我革命了!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冲出酒店,一路高唱着戏文,好不得意。

  其中前一句自语揭示了阿q心中革命的目的:要什么就有什么,喜欢谁就是谁。反映了他对革命的不理解;而《龙虎斗》戏文的吟唱表现出阿q心中的得意和盲目性,也揭示了他对革命的无知和盲目乐观。在他眼里,只要他想革命了,他就能革命。因为他太苦太穷了,所以他一心向往革命,他所想要的只是改变自己的地位。

  从后来他的美好梦境中不难看出,他对革命的本质,性质以及对象根本不了解,对革命对象也极端混淆,而且留有非常浓厚的封建思想。但后来阿q失望了,因为革命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去尼姑庵革命不成,假洋鬼子也不准他革命,他的“革命”只好就此结束了。我们可以看到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是他精神领域的主导,而且这一性格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躯体。

  甚至是后来被当做替死鬼抓进监狱,游街。他竟也能坦然地想成“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抓进抓出的,要游街的”。这种“精神胜利法”此时却让观众有点心生敬意了。

  狱中的阿q认真地画着圈,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也将走到尽头,不免让我们心生一丝怜悯。当他真的要枪毙时,他终于恐慌了,颤抖地闭上了双眼,“精神胜利法”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没有奏效了。

  《阿q正传》读书笔记范文

  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阿Q正传》读书笔记[600]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鲁迅先生的笔墨“传扬”之下得以流传至今。然而,鲁迅先生所想要传扬的不仅仅是这些。其中还有更深刻,更能发人深醒的东西。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之前的‘行状’也渺茫”,阿Q浑浑噩噩地渡过了他的一生。因为阿Q的人生目的仅仅是活着,他不会去思考怎样更好地活着。这样活着,和一个“活死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阿Q一生最大的辉煌就是从城里回来的那段日子。在那几天里,甚至未庄的赵大爷也对他刮目相看。但这些都不是通过光明正大的手段得到的,这样说来,阿Q仍是可悲的。他受着强势的欺负,却又去欺负其他弱小;他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又去耻笑和他一样的穷苦百姓;他不知“革命”为何物,却又因“革命”而丧了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Q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那段时期广大群众的典型代表。那是一个正值“改朝换代”的时期,国内清朝的数百几基业摇摇欲坠,西方却是在蓬勃地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已经被打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望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他们就像是贝克特笔中的戈多,他们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的到来。确切地说,他们选择了服从命运的安排,不去尝试,不去努力。

  读完《阿Q正传》,我深深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写作这篇小说时的心情。鲁迅先生就是那一个时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痛苦,也看到了他们的希望。鲁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图告诉每一个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给每个人带来幸福与快乐。鲁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变成一根巨大的蜡烛,即使燃烧自己,也要让每一个人看清前进的道路,让每一个人重拾前进的信心与勇气。

  《阿Q正传》读书笔记[300]

  《阿Q正传》是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写的,其中插图更是好玩,插图由丰子恺绘,《阿Q正传》的主人公是阿Q,他的原名阿Quei。

  阿Q及可悲、可怜、看不起人等特点融于他一身。他好玩:当别人打他时,别人捏着他的黄辫子往墙上撞,虽然在形式上输了,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儿子打老子,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就得意地走了,第二天打他的人知道了他说儿子打老子,又去找他算帐说:“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家禽”,又打了一阵子,阿Q又说:“我是豸虫,别打了,我是豸虫!”“是豸虫也不行!”他可怜:他被误认为是盗贼被杀了时我觉得他很可怜。他看不起王胡,但他找出来的虱子没有王胡多,咬起来没有王胡的响,就不服气,要跟他打架,打又打不过他。

  这篇小说反应当时社会的人太愚昧无知,没有觉醒,不能起来革命。

  《阿Q正传》读书笔记[200]

  刚刚读过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的一段《阿Q正传》。

  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说阿Q这个人,欺软怕硬,每每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会非常不服气。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欺负他。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描写的是阿Q,但是这篇文也体现了当年社会产生堕落的中国人,阿Q这个主人公主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堕落,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庸俗。但是,在这段文章里,最深刻的还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界带给自己的压力与挫折,他只能想尽各种办法俩逃避现实,用这种方式。阿Q足以安慰自己。

  阿q,这一个人,代表了当年整个中国的形象,同时鲁迅先生也生动的表达了阿Q这个人的特点。

  《阿Q正传》读书笔记[200]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渐渐小康。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我也终于懂了鲁迅先生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阿Q正传》也就是读当时那样一个晃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吃人”的年代。 过去的教训我们要吸取,现在的中国人必须脱胎换骨,我们“知足常乐”的“优良传统”在某些方面是不是也该摒弃呢?

  阿Q不应该活在我们生活中,但他必须活在我们记忆中!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chuyidushubiji/60188.html

  • 感恩祖国_感恩祖国

    我们的祖国永远是我们的依靠,但是在这个秋天里我们的祖国60岁了!  在这个XX年里,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老年嘞,但是祖国还发挥着他那年轻的沼气,但是我们要更加爱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他也不能在经受那些暴风雨嘞,所以,我们要更加爱护我们的祖国,他是我们的永远的母亲。  在今...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落叶是秋的眼泪]落叶是秋的眼泪

    凋零的树,已遮挡不住一丝的风,只能任那风,一点一点撒去那早已青春不在的叶。  凋零的花,已失去了夏的风采,只能任那秋,一点一点拆去那早已芳香不在的瓣。  “呜——”风来了,叶落了,花散了,泪去了。  秋的眼泪,轻舞飞扬…&hellip...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读书名言名句】读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获得,真正读书的人不仅需要超出常人的的想象力,还需要进入一种境界,这种境界需要一个人去开发,任何着作的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需要一个人用足够的耐性,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想象才创作出来的。  一位成功的真正的作家,都是从一种境界中才获得灵感的,当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他们在恍惚...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抬起头望一望天与地两茫茫是什么歌名]抬起头

    心情烦躁,无心在做作业,便抬起头远眺。忽然,妈妈养的一珠文竹闯入我的视线。  远远望去,文竹显得文静,清幽,像一个纯真的女孩儿。她不同于别的花草。她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使枯燥无味又缺乏色彩的房间添加了无限生机。她每根细茎上长的不是一片一片的叶子,而是许许多多纤细的小刺。虽说是刺,摸起来却毛茸茸的...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旋转的年华_年华旋转,走一步

    一  望着墙上已被尘土打低了的奖状,才知道什么是空虚。  那无常无奇的一张纸,现在看起来回忆只是稚时的天真。  荣誉只代表过去,用过去为你现在披上霞衣,而留给明天的只是已积高了的石柱。  让石柱在江月中站立,只有你现在不走向坟墓,你就有明天,让江月雕琢它的价值,徒劳而已。岁月的尘埃终将其辉煌掩埋...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时间背后_时间背后

    时间,一如既往,如同追梦的人,一场梦,几十年;一场梦,一个人生;似乎还有许多胸怀大志的人,但他们却成了时间客栈的匆匆过客。有些人,离梦想还有一步,但一个时间,又走过了一个人生。  孔子曾经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在抱怨这匆匆的同时,时间却又在我们生命中走了一步...

    发布于:2018-02-22

    详细阅读
  • 那棵树看起来好像生气了_那棵树

    (一)  夏天,阳光普照,万物可能都醒了吧。嫩绿的青草,翠绿的树叶,会使人有许多遐想,在炎热中增添几分清凉。  (二)  我走在路上,名产“知了,知了”的歌唱,我的目光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若是秋天,可能真的不在意,但在现在,就着实奇怪了。就像在南极,气温一下子高达30℃,怎...

    发布于:2018-02-21

    详细阅读
  • [您辛苦了日语]您辛苦了

    你知道这满大街的垃圾去哪了吗?你知道是谁消灭这些垃圾的吗?你知道清洁工有多累吗?这世界上只有消防官兵、警察、教室、医师累吗?为什么不想到清洁工呢?他们每年每月领着低微的收入,而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天还没亮,他们就出来打扫;晚上大家都拖着一天的疲惫回家吃饭,而清洁工却只能拿着早上带来的红薯或...

    发布于:2018-02-21

    详细阅读
  • 我眼中的美|我眼中的美

    美,是个令人心动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美。中国古代唐朝时期,人们视丰腴为美,才有杨玉环走上贵妃的宝座的机会。古希腊人崇尚的是和谐,所以他们坚信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可我眼中的美,却是在平凡中诞生的。  我眼中的美,是墙根下悄悄绽放的无名小花。她们静静地沐浴着晨...

    发布于:2018-02-21

    详细阅读
  • 乡下滋润奶奶_乡下滋味

    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所以一直不知道乡下是啥么样字,通常总听别人说:乡下有金黄的麦穗,碧绿的田野,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等。  但在我脑海里,我总认为乡下永远都是那么贫穷,经济总是赶不上城市。不过今天,我来到了乡下,对乡下也有了新的认识。  就这样,早上连饭也没有吃,就跟着妈妈,姥姥,小姨,堂弟来...

    发布于:2018-02-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