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志怎么写】端午节日志

端午节日记 2021-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端午节日记】

  儿时的端午情趣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过节了,因为只有过年节时,我们才能吃好的、玩好的、穿好的。所以每一个节日还未到来,我们就会板着手指在计算着,还有几天才能过节。而这个节日刚刚过去,又期盼着下一个节日的来临,日子就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的期盼中一天天过去了。

  如今的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关于节日的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只要你肯花钱去买,就会垂手而得。可不知为何?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人们却提不起一点过节的兴致,过节好像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形式。也许没有了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的童年雅趣,这节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今天上班路过闹市的时候,看到街道两旁到处都摆满了关于端午节的物品,如:香荷包、粽子叶、粽子、糯米、五彩线、小红葫芦、茶叶蛋等等。望着这些熟悉的物品,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端午节,而那些关于端午节的童年雅趣也就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一、染指甲

  每当端午节来临之前,我们这些好美的小姑娘是要染指甲的,但我们绝不会用什么指甲油,那个年代也没有,我们是要用一种植物来染的。我们家乡的大山里面,生长一种叫芨芨草的植物,它的根茎都是红色的,宽大而绿油油的叶子呈锯齿状,上面开着不同颜色的小花朵。

  每当端午节来临的前期,我们就将还没开花的芨芨草采回家中,放在容器里面,加上点白矾,用锤子捣成糊状,然后再把其涂抹在指甲上,用布条缠裹起来。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把布条轻轻地解掉,洗去草糊,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指甲就会变得红粉透明起来。虽然这种红色不像指甲油那样妖艳、炫目,但它无色无味,对人体没有危害,还透着一种自然的美,而那种粉红也仿佛是从指甲里面自然生长形成的一样。

  端午节的早上还未起床,母亲就会把五色线拴成的五色扣绑在我和妹妹的手腕和脚踝上。白嫩嫩的小手小脚,红红的指甲,再绑上了五色扣,显得更加鲜亮夺目。听说被拴了五色扣的孩子不仅不会走丢,而且还会防止被蛇咬伤,这也代表着一种吉祥、安全的意思。

  二、包粽子

  在东北的这个小镇上,会包粽子的人并不是很多,因此,每当端午节来临之时,母亲就会选一些上等的糯米提前浸泡。一般需要浸泡大约一周的时间,母亲说浸泡时间长的糯米,做出来的粽子才会更加劲道柔软。浸泡的米只要每天换一次水就行。而竹叶则是去市场上买来晒干的那种。我们没有鲜竹叶,只能是将干竹叶放在锅里煮沸后,用水汆一下,然后再用凉水浸泡洗净,这样洗出来的叶子具有柔韧性,包起来不至于裂开。绑粽子的马莲是不用买的,菜园子的地里面就有,一撮撮的,开着蓝色的小花,随便割上几把就够用了。

  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只见妈妈左手拿起一片竹叶,在清水里轻轻摆动一下,用右手将其折叠成一个三角形的桶装,再抓把糯米放进去,里面夹个大红枣,轻轻地左右一抹,然后再将上面余下的叶子折叠下来将米盖住,紧紧包裹起来,用马莲一匝一匝缠绕在上面,这样一个四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

  奶奶将包好的粽子整齐地码在锅里,再添上水,水是要漫过粽子上面的。然后再往灶坑里面填些棍棒等枝柴去烧,灶膛里只听得柴禾烧得“噼啪”乱响,一片通红。不一会儿,锅烧开了,青绿色的粽子在沸水里面上、下翻滚着,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嬉戏疯闹。煮熟的粽子就变成了黑绿色。而那种竹叶的清香味道也会随着蒸汽飘满整个小屋,深深地吸上一口,就会馋得我们直流口水。于是我和妹妹就守在锅的前面去等。

  刚煮熟的粽子是不好吃的,只有用井拔凉水浸泡后的粽子吃起来口感才好的。拿起一个煮好的棕子,小心翼翼地把外面的叶子一层层剥开,一个四角形的糯米娃娃,头顶着一个大红枣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大地咬上一口,慢慢地咀嚼,一缕香甜软糯的感觉在嘴里蔓延开来,心中不禁生发出一种甜甜的味道。真是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三、煮茶蛋

  小的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贫穷,吃鸡蛋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此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茶叶蛋。而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妈妈煮的茶叶蛋,因为那里饱含着妈妈的味道。

  妈妈把平日里积攒起来的鸡蛋,用清水刷洗干净放在锅里,然后注满水漫过鸡蛋。用一个小块纱布,将茶叶、大料、花椒等包裹上,放在煮鸡蛋的锅里,再在锅里放上一点酱油、精盐等调味品。然后用大火煮开后,待到鸡蛋能绷住皮的时候,再用一个小勺,轻轻地敲打鸡蛋的外皮,将其敲碎,然后再改为小火慢慢煮沸。

  茶叶煮过的鸡蛋,皮是黑褐色的,拨开蛋壳,连里面的蛋清也是黑褐色的,茶香浓郁,弹力十足,咬一口嫩滑可口,唇齿留香。但这些鸡蛋也不是可以随便吃的,是要每个人分个数的。我们每个小孩可以分到一个咸鸭蛋和五个茶叶蛋,其余的都留给爷爷奶奶吃。

  四、采艾蒿

  端午节的这天,我们必须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去采艾蒿,虽然山里面的蒿草到处都是,但艾蒿却不是很多,它主要生长在沟塘旁,而且它的叶片要比其他蒿草的宽阔一些,在叶和茎的上面还浮着一层白色的灰,根据这些特点就不会错把蒿草当艾蒿。

  凌晨三、四点钟,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起床结伴而行,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走在大山里。路的两边群山起伏,绿树成荫。绿色的小草在晨风里频频点头,紫色、黄色的小花点缀其中,煞是好看。我们用手撸一把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轻轻抹在眼睛上,听说这样可以治疗眼疾,并且这一个夏季都不会患眼病。

  踩着湿漉漉的青草,穿行在杂树丛中,将一棵棵艾草折下来绑成把,然后拿回家中,把其插在屋檐门窗上,以此来避邪驱瘟。艾蒿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而且还有较强的药用价值,如: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端午节过后,母亲就会把这些艾草储存下来,然后用它泡过的水洗脚,可有效的祛虚火、寒火,还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五、河水净面

  在我们的家乡过端午节还有个习俗,就是端午节的早上是要去小河边洗漱的。因此,为了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去河边洗脸,我们这些小孩子采完艾草送回家之后,就急忙拿着脸盆去小河边洗脸。

  早晨,小河像刚刚睡醒似的,眨着水波粼粼的眼睛,整个水面绿得如翠,亮得如玉。轻轻地撩起一捧河水,扑在脸上,一股清清凉凉的感觉直透心底,人立即变得精神清爽起来,困意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用木梳蘸点河水,将满头飘逸的发丝慢慢梳理,扎起一个小辫,然后再对着镜子一般的河水仔细打量一番,直到自己满意才会离开。

  由于家里的大人们都在为端午节的饭菜而忙碌,没有时间去河边,因此,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用脸盆盛满河水端回家去,给大人们洗漱用。如今我已离开家乡的小镇多年,真不知道小镇还是否会保留这样的习俗了。虽然如今的日子好过了,但那些远去的端午乐趣却再也寻不回来了,只能靠回忆来体验那端午的乐趣了。

  艾蒿飘香话端午

  小时候,端午节时,几个伙伴事先约好,早晨早起去山坡捋艾蒿,每次天还没亮,便相互叫喊起来,提上竹篮子或小筐往山坡上跑。等到大人们起炕时,我们已经提着满载艾蒿的竹篮或小筐跑回家中。大人们把艾蒿分成一把一把的,放到家中的每个门口,我母亲还要把用彩纸随手剪出的小葫芦,用浆糊贴到门上。并为我们姐弟几个每人手腕上系一圈五彩线。每年端午都是如此。

  当我们问妈妈为何为我们姐弟系这好看的线圈时,妈妈说:“避邪,解温灾”问为何门口放艾蒿贴葫芦时,妈妈说:“从前,有个叫黄巢的,杀人八百万。一天,他决定去屠杀一个村庄,但想起那个村子有个人曾救过他的命,于是,他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在自家门口挂个葫芦放一把艾蒿做标记,他回去告诉手下,门口挂葫芦放艾蒿这家不能杀,其余全杀。黄巢走后,他的这位救命恩人,告诉村子所有人家在门口放上一把艾蒿挂上葫芦。待黄巢的人来后,看到村中家家门口都放着一把艾蒿挂着葫芦,按着黄巢的吩咐,这些人只得离开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祸。从那时起,每年端五节早晨,家家门口都放一把艾蒿,挂个葫芦。以驱灾避难,迎吉祥。现在是新社会,天下太平了,但这习俗却仍沿续着。”妈妈的话,让我们明白了端五挂葫芦放艾蒿的含意,那时,便以为黄巢是个恶魔是个坏蛋,后来上初中后读了些历史,了解到:黄巢是唐末那场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之初,黄巢和他的军队爱民如子,因此获得“率土大将军”的美称,后来,黄巢称帝,定国号为“大齐”,自此以后,黄巢和他的起义军变质,开始像强盗一样杀人越货,抢男霸女,明火执仗,肆意妄为。在黄巢的统治下,老百姓连基本的农耕作业都无法进行下去,于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景象。公元884年,黄巢在众叛亲离中为部下所杀。自公元775年起义至黄巢被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据说,有八百万人死在黄巢和他的起义军的屠刀下。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庆幸自己生在了新社会,没有了那种因乱世而无辜被伤之风险。我们写作文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说这话是自豪的,因为那是有福的标志。那时不像现在这样物质非常丰富,端五光卖葫芦的满大街都是,且花样繁多。那时,我奶奶和我妈妈有空且有大的彩纸时,便抽一个大葫挂门上,没空又没有大的彩纸时,便用剪刀剪一个小葫芦贴在门上。尽管那时生活不富裕,但节日里的那份美好,那份平安祥和,那份浓浓的亲情都含在了那把艾蒿,那个小小的纸葫芦还有那只五彩线的手环上。

  五年前,因工作,我们来到滦平,滦平虽距丰宁很近,可端午节的过法却不一样。这里,阴历五月初一捋艾蒿挂葫芦,而不是五月初五。刚来时,我不知道这区别,看到初一这天人家门口的艾蒿和葫芦时,很是诧异,当问明白时,还是我行我俗,过初五。这样,五月初一这天,于有意无意间便被忽略了。直至某一天早晨,推开门时,一股艾蒿的清香忽一下顠进屋来,低头一看,楼门口放了一把艾蒿,“谁为我家门口放的艾蒿?”看来,今天是五月初一。我们忘记了,别人却没忘记,好心的她们给自家迎吉祥的同时,也没忘了给我家放上把艾蒿。我和家人都很感动。但这种感动情结并没终止,这几年,每年的五月初一都有一把艾蒿放到家门口。但却不知这位好心人是谁。去年的一天,我和崔老师闲聊,她说:有次五月节时,她和刘老师俩口子登山,刘老师捋一把艾蒿递给媳妇,说“这给咱家”又捋一把说“这个给明耀家。”此时我才明白:原来,每年五月初一的艾蒿是我们邻居刘老师俩口子放的。之后,我上街买葫芦时也买两个,一个给自家挂,一个给邻居挂。去年我买两个大葫芦准备初一时挂,初一早晨推开门时,门口同样放了把艾蒿,这回,艾蒿上还挂了个小巧精致的红葫芦。一看对门也是这样子,我明白肯定又是刘老师俩口子做的好事。

  今年五月初一,我推门时,艾香又飘了进来,我赶紧取出前两天就买回的两枚小红葫芦,递给儿子,儿子把它们分别挂在了我家和邻居家的大红福字上面。

  这代表吉祥的一个小葫芦和一把艾蒿,传送出的是美好的祝愿和祝福。每天上下班到这里,便觉喜庆、吉祥。心情一下子便美好起来。

  端午节飘香的艾蒿,小小的葫芦,代表的不只是平安符和传统节日,它传出的是真挚的关爱,美好的祝福,还有那份永远不老的人间真情。

  远去的端午

  端午节能够放上三天假,给繁忙疲惫的身心来个小调整,给父母及时送去节日礼物,不失为一件快事。几天前,我就准备着包粽子的材料,昨天就忙着包粽子。可是,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公式化的按部就班,都是完成任务似的机械劳动。心绪懒懒的,动作缓缓的,没有丝毫的节日氛围。

  中午,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打来电话:“姐,我老婆特意用你上次邮递过来的家乡糯米包的粽子。可吃起来跟超市的速冻粽子一个味,怎么就吃不出我们小时候的那种粽子香味?”

  我听着弟弟失落沮丧的话语,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放下电话,看着窗外正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如潮的思绪飞越过岁月的长河,儿时的记忆一一重现。

  每年初夏,在布谷鸟的声声啼鸣中,麦子泛黄,芦苇苍翠,我和弟弟的心里就会浸润出无限的向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又可以吃到梦寐以求的粽子了。

  端午节前的几天里,我和弟弟放学后打猪草时,会格外兴奋。两人拿了竹篮,专往小河边跑。因为河边随风摇曳的芦苇在招唤着我们急切的脚步;青青的苇叶,在阵阵麦香中,等待着我们的采摘。一到小河边,两人放下竹篮,很快就钻进了繁茂的芦苇丛。夕阳的余辉透过碧绿的芦苇,斑驳的光影在我和弟弟通红欢喜的小脸上跳跃。肥硕的芦苇叶相互碰撞着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点缀其间,交织成世上最纯美的天籁,萦绕于我们耳畔。我和弟弟仔细搜寻着那些又宽又长的苇叶,小心地采摘下来,一张张整齐地归拢好。弟弟不时欣喜地惊叫着:“姐,那张叶子好大,太高了,帮个忙!”我则赶紧过去轻轻把芦苇拉倾斜了,让弟弟采摘。等手上的苇叶多得拿不下时,随手从身旁扯一根长长的柔韧的青草,把苇叶扎成一小捆。

  不知不觉中,夕阳在晚风中慢慢下沉。我和弟弟赶紧把采好的芦苇叶放进竹篮,再心急火燎地打上一篮子猪草。回去时,我们总不忘拽几根芦苇心,做成芦苇哨子。在暮色中,一路欢快地吹着苇哨往家赶。回到家,奶奶会把我们采回来的芦苇叶重新归整好,串在一根绳子上,挂在门前晾干。

  端午前一天,我和弟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去早已打探好的河沟野地割艾蒿和菖蒲。我们把这项任务做得十分虔诚,奶奶说艾蒿是太上老君的拂尘,长长扁扁的菖蒲则是关公的大刀。把它们插在门旁,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就不敢进门。幼小的我们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总觉得那浓浓的药香把蚊虫熏跑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我们割了一大抱艾蒿和菖蒲回来时,奶奶早已坐于门前的大梧桐树下包粽子了。我们扔下东西立刻蹲在浸泡粽叶的木桶边,边看奶奶包,边比划着学。奶奶用两三片大粽叶卷成一个锥形的尖筒,舀几勺拌好红豆的糯米填进去,左折右绕之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三角形粽子就在奶奶灵巧的手下诞生了。最后,奶奶总不忘给我们包几个别致的小粽子。那是给我们做玩具的,第二天要带到学校,在同学面前显摆。在我和弟弟焦急的等待中,粽子下了锅。奶奶坐于土灶后烧火,灶里的木柴噼里啪啦地响着,微红的火光映在奶奶满是汗水的和蔼可亲的脸上,显得祥和而安逸。

  袅袅炊烟中,茫茫暮色里,小村被浓郁的粽香严严包裹时,父母已经把我们割回的艾蒿和菖蒲悬挂在门前的屋檐下。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于桌前,准备吃粽子。我和弟弟乐不可支地拿起一个热得烫手的粽子,一边急急地吹着气,一边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白润透亮的粽子,像小猪一样滚进花瓷碗里,腾腾地冒着热气。洁白晶莹的米团上,镶嵌着玛瑙似的红豆,煞是好看。奶奶给我们的碗里,撒上些白糖。我和弟弟急不可耐地用筷子使劲戳住粽子,轻轻咬一口,满口甜香,沁人心脾。吃完一个,顾不了小手小脸上沾着的米粒,又忙着剥上第二个、第三个。因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只有当晚和第二天早上,可以放开肚皮,吃个痛快。以后,奶奶就会把剩下的粽子放在竹篮里,高挂在屋梁下的铁钩上。只有放晚学后,我们去拾麦穗时,才可以名正言顺地爬上桌子,从竹篮里拿出一个粽子。每每那时,我和弟弟都是满心欢喜地拿着粽子,边走边剥粽叶。那凉津津、软绵绵的粽子清香,更加使人迷恋。小口咬着,慢慢回味,满口余香,往往还没到麦田,手里就只剩下粘乎乎的粽叶了。扔粽叶前,还得仔细察看一番,看是否还残留下个别米粒,以便舔个干净。

  端午节的那天中午,奶奶用多种中药材熬了一大锅药汤,倒在烈日下的木盆里。叫我和弟弟轮流坐在木盆里擦洗。说是为了去除身体里的毒邪,皮肤上不会生疮。火辣辣的阳光下,奶奶笑眯眯地用毛巾轻轻给我们擦洗着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那浓浓的药汁和药香浸润到我们每一个毛孔中,奶奶慈祥的笑脸也烙印在我们的脑海深处。

  当门前的艾草和菖蒲余味未尽时,放粽子的竹篮就空空如也,端午也就真正过完了。于是,我和弟弟满怀留恋地掰着手指头,边回想,边计算着,这个端午一共吃了多少个粽子,再期盼着来年的端午节。

  在浓浓的粽子香和药香中,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温馨快乐的端午节。时过境迁,奶奶早已不在人世。弟弟远离了家乡,在异地成家立业。一家人围坐桌前吃粽子过端午的情景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不久前,弟弟打电话来。他说当地的糯米不好吃,包的粽子总缺少那种纯正的清香味,让父母邮寄些糯米过去。父母年事已高,出门不便,叫我全权代理。我特意买了上好的家乡糯米,邮寄过去,邮费比糯米贵了好几倍。可是,弟弟依然未能如愿,未能尝到儿时的粽香。

  岂止是异地他乡的弟弟,在家乡过端午节的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依然觉得没有当年奶奶包的粽子香。糯米还是那个糯米,粽叶还是那个粽叶。可没有了当年吃粽子的迫切心情,端午的节味不知何时,已悄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一家人为了一个节日而团团忙碌的温情早已一去不返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端午的氛围只能永远留存于美好的记忆中。

  远去的端午,你还会再来吗?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duanwujieriji/101583.html

  • 小学生端午节日记300字_小学生端午节日记

    篇一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端午节的日记400字]端午节日记400个字

    端午粽飘香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要到了,这是很多人最喜爱的节日。下面带来端午节日记400个字,欢迎阅读!端午节日记400个字(1)  今天我们小记者来到乡村大宅院,见场面非常壮观,几百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原来是包粽子大赛。上午九点半比赛时间到了,大家都准...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端午节划龙舟日记400字|端午节划龙舟日记范文

    朋友,每当蝉鸣荔熟、稻花飘香的时候,请到我的家乡来,来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下面的是端午节划龙舟日记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端午节划龙舟日记范文(1)  昨天,我坐车回家,突然看到灰桥哪边有一条龙船,心想一定是端午节又到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事告诉爸爸,爸爸说:“好呀,明天正好是双...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社区端午节走访老党员_社区端午节走访日记

    为使活动开展得既热热闹闹氛围浓厚,又突出主题体现成效,社区举办了端午节走访,以下则是社区端午节走访日记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可以帮到各位。社区端午节走访日记篇一:  根据街道要求,我社区在端午节期间,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端午节的风俗日记300字】端午节的风俗日记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游不同的习俗。以下是您需要的端午节的风俗日记,欢迎阅读欣赏!端午节的风俗日记篇一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过端午节作文300字|过端午节小学作文400字

    端午节不仅有趣,还有美味可口的粽子,下面是给你准备的过端午节小学作文400字,欢迎借鉴阅读!过端午节小学作文400字  今天是端午节,我吃过早饭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和球拍,准备和爸爸去打一场羽毛球。我们来到了大院的健身场上,爸爸站在左边,我站在右边,一场羽毛球赛就开始了。  先是由爸爸...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小学生作文快乐的端午节400字_小学生作文:快乐的端午节日记

    端午节来临,端午节有很多趣事,划龙舟、包粽子。小编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日记,快来看看吧。  端午节日记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许多活动,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端午节又叫“诗人节&rdq...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端午节包粽子的日记】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日记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端午节包粽子日记,快来围观吧。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日记【篇一】  今天是端午节,我在大街上发现每个人都在准备粽子,我决定端午节我自己包粽子。  我首先在大街上买材料,我买了芦苇叶、糯米和很多很多的...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有关于端午节的日记一年级|有关于端午节的日记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也是一个可以赛龙舟吃粽子的节日,下面是有关于端午节的日记,欢迎浏览!篇一:有关于端午节的日记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 难忘的端午作文|难忘的端午日记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以下是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难忘的端午日记,欢迎阅读参考!难忘的端午日记【一】  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如果用干的竹叶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没有竹叶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

    发布于:2021-10-1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