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的拼音怎么读】读《加缪,一个浪漫传奇》有感
【zuowen.jxxyjl.com--高二读后感】
不过正因如此,书中塑造的加缪有着学术性传记所没有的亲切感。作者伊丽莎白·豪斯是加缪的忠实读者和热忱的研究者,曾追随着他的足迹去往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探访过许多与加缪关系密切的人,她对加缪所怀有的不仅仅是崇敬与赞叹,还有如伴侣般的亲密感。从这位追随者的角度出发,读者看到的加缪既有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的过人之处,也有作为一位普通人的复杂性。基于作者本人深厚的学养和真挚强烈的情感,传记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线索与简单记述,加缪的成长、肺结核于他的困扰、事业的起伏、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作者本人的经历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加缪人生的进程,将一位性格复杂的抗争者推至幕前。
作者于书中记叙了加缪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他关心世事且积极参与,甚至众叛亲离也要坚持政治信仰,种种做法让我深怀敬意。知识分子固然要精于学术,不过躲在象牙塔里钻进脱离现实的学术,抛弃社会责任,将手头的工作当成是精神避难所,似乎都很不妥。虽然现实的复杂性早已让许多文人疲于应对,寄情山水以抒怀的、另寻一块园地种蔷薇与地丁的大有人在,但是雨果、加缪、闻一多这样奋起抗争的人却也不占少数。正是他们,迎着巨大的阻力,背负着创伤,如过客般前行,使正义与变革之火常燃。然而被民众仰望的文人又常是悲哀的,身不由己地被钉上十字架,做人民的精神领袖,担当社会的救世主,一番标榜后形势已然脱离控制,未得满足的世人又判他为阶下囚。那些深受其苦却始终不忘责任,最终还能找回真我的文人会让人看到比货真价实的学识更宝贵的东西,即坚韧的品格和宽容的胸怀。始终被注视着的加缪经历过这样的痛苦,外界的赞誉与批评都曾令他不安,将他逼入绝境。即便如此,加缪还是坚持着一贯的立场和道德标准,关心着民族的未来,从自我怀疑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以新的著作和新的自己去挑战生活。
加缪软弱天真的一面是让他陷于困境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加缪是个软弱的人。伊丽莎白将加缪的性格归结于“沉默克制”,这无疑是精辟的。他始终有意识的保持私密感与独立性,习惯于一个人去战斗,与肺结核(那时候还没有抗生)、与伤害、与低迷状态、与曾经的友人,甚至与伪装的自我。这样持久而浩大的反抗,没有冷静的头脑与坚毅的内心无法办到。年轻时加缪的日记就像是写给自己看的规划书,里面几乎找不到生活细节的踪迹,就像是他不需要普通的情感交流一样。他还习惯于用幽默当做“分散注意力的武器和防卫机制”,这让人们初次见到加缪时感到他雄辩而富有魅力,却无法接近。我并不觉得加缪超出坚强的防卫是错误的,尽管一开始他对此沾沾自喜,之后却感到厌恶,因为一颗敏感的心或许能从他人身上寻得庇护与温暖,但一颗敏感又坚强的心了解自己的弱点,甘愿保持着戒备与现实碰撞,也绝不允许自己被安然地被保护着,沦为纤细易碎的摆设。我相信很多人都理解甚至是感同身受,在冷漠的世界中产生这样的想法——想要独自经历一切,并无过错。当然,像加缪一样,把这条路越走越窄、最终被迫做出改变避免毁灭也是大部分人的结果,不由得让人怀疑,这种生活态度真的可取吗?西方战后的哲学种种,也全是优越且适用的,能够取代所谓的“落后的人生观”吗?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在读本书之前,我曾读过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这两部小说中有自传性质的部分带给我的不解在《加缪,一个浪漫传奇》中也得到了解答。比如书中写到了加缪的母亲,她愚昧且无助,遭受着无尽的压迫,耳聋与目不识丁将这个温顺异常的人与世界隔绝,也使她在加缪病情危急时“表现得就像一个拥有正常理智的人对待家人普通的头痛一样”,这对加缪日后形成强烈的戒备心和自觉树立起与他人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便是对待最亲密的卡萨雷斯,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加缪却将最高的赞誉献给了母亲,说她是“唯一需要忠诚对待的对象”,承认自己对母亲的爱永远无法令隔离在方寸世界中的母亲明白。这些感情,都被放在《鼠疫》里曾令我惊讶的里厄医生的母亲身上。里厄老太太是个有着清澈的棕色眼睛、充满善意与慈爱的母亲,是唯一一位让里厄明显表露出持久温情的人,连妻子也未获此殊荣。就算和奥兰的其他居民一样,因鼠疫被禁锢在城中,里厄老太太却像是有意被作者与鼠疫隔开,不仅与儿子的关系丝毫未受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的影响,在照顾鼠疫患者时也表现如常,用几乎不变的表情将自己安置在屋角里。看得出来,与慈善一起,令年轻患病的加缪一度困惑甚至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的沉静,也被里厄老太太完整的承接。我不能理解的隔离于世的生活状态找到了原型,那是令加缪始终以自己的原则进行斗争的精神动力,是他于雄辩中时常陷入沉默的原因。母亲对加缪的影响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加缪在美国的影响力一度远超他在法国本土的,更有将阅读《鼠疫》视为理所因当的医科学生。不论加缪的影响力如何改变,法、美、英等国家的文化氛围始终浓郁,伊丽莎白无意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这种中西差距。或许我们曾在上个世纪前叶短暂地有过具有普遍性的文化氛围,那种知识精英与知识群众共同创造一齐享有的文化氛围,然而却夭折了。如今我们看似有着广博的包容性,好像是在博采众长,却改变不了始终原地踌躇着的事实,当然也有梦想凭着几个”加缪”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证明了民族文化复兴的人,他们是否还盼着“加缪”充当文化大局的弄潮儿我就不得而知了。难保读了这本书,发现加缪不过是个常人,破碎了一颗枕于黄粱边上的心。
-
[读《围墙》有感]读《围墙》有感高二作文详细阅读
读了《围墙》,再看注释,才知道是1983年的作品 当时我还没有出生,不过听长辈们说过,那段岁月,人是很善良的 比如:捡了钱包等失主,比着做好人好事等 从人们的语言中,我可以听出那年代是淳朴的年代 可是,没有想到淳朴的年代也有尔虞我诈、妒贤忌能的角落。 马而立这个形象描绘的很逼真,那个年代也着实...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800字_高二读后感]800字高二读后感:读《安徒生的骗局》有感详细阅读
终于熬过了半期考。在心里堆积了半个多月的愤愤不平终于有时间宣泄出来。我,要替安徒生反驳你! 小时候的我们,总喜欢躲在被窝里,一边装睡一边听妈妈讲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应该是印在我们脑海中最深刻的吧? 一说起安徒生童话,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向我们奔来了:历经种种惊险磨难最终蜕变...
-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字_高二读后感1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详细阅读
《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用计,书中各种计谋无处不在,有我们熟知的空城计、反间计等。依靠计谋,咆哮一声可以惊退敌人;明明城中什么士兵都没有,却能吓跑敌人;一封信可以拔除自己的眼中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读《夏洛的网》有感600字作文】读《夏洛的网》有感高二作文详细阅读
正像人们所说,友谊是如此宝贵,它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空,它像一阵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动物之间,也充满了友谊。 这几天,我读完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书中一只名叫夏洛的小蜘蛛深深打动了我。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在朱克曼的谷仓里,有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它与夏洛关系很好。当夏洛得知威尔伯将要成...
-
【读后感700字左右】700字高二读后感:再读《水浒》详细阅读
第一次是从电视节目中接触《水浒》,当时只是被故事中打打杀杀的情节所吸引,后来高中时,第二次读《水浒》,却痛恨宋江一心招安,使梁山好汉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留下一片凄凉的情景让人感伤。 如今再读《水浒》,却为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拍案叫绝。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梁山先后的三位寨主——王伦、晁盖...
-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_高二读后感400字:《城南旧事》读后感详细阅读
午后的阳光下是悠闲的,散漫的。一个人泡一壶好茶,让茶香溢满书屋,捧着书静静的阅读。此时与书的亲近,是书的内容走进我的心灵,与我融为一体,心与心在碰撞震撼着我。于是我找到了知己。 静静的看完手边的《城南旧事》,它把我拉进了一个怀旧的心灵里,将自己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的表...
-
【读草房子有感的作文】读草房子有感高二作文详细阅读
读草房子有感高二作文篇一 这本书讲了桑桑小学生涯中的同学们的故事,他们分别是家里破产的杜小康、失去双亲由外婆带大的纸月、被从亲人那里领回来的细马、被人嘲笑的秃头的秃鹤、桑桑的老师温幼菊,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故事:杜小康家破产是因为朱小鼓的爸爸朱一世揭发杜小康家的酱油掺了水、温幼菊的房子被称为药寮...
-
【藏地白皮书电影】高二《藏地白皮书》读后感1000字详细阅读
我花了睡觉前的时间和醒来后赖床的时间看完了巴掌大小的很小资、很满足、很让人羡慕、很梦幻的书《藏地白皮书》。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关于两个人从爱情开始到结婚的博客记载而已。可是这样的“而已”竟然让我一觉醒来,觉得这生活多美好…… 如果你问,这本书写的很好吗?我会坦白说,顶多算得上朴实。但是,就在这烦躁...
-
【《神秘岛》读后感30字】高二读后感1000字:《神秘岛》详细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情操。而《神秘岛》就是一本十分精彩的书! 《神秘岛》故事叙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乘气球逃亡,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的荒岛上,几个人赤手空拳在岛上建立起自足生活。荒岛生活惊险重重,但是每当遇上危难,总会有一个神秘人物出...
-
《夏洛的网》读后感600字作文|高二600字《夏洛的网》读后感详细阅读
一天傍晚,我刚刚回到家,程弦一见到我就严肃地对我说,“爸爸,老师给你布置了一项作业,要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她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白色封面的《夏洛的网》递给我。第二天,我开始认真地阅读这本书,刚刚看了几段,就被作者讲述的故事所吸引了。之后每天晚上我忙完家务,就非常着急地打开书,看看小女孩佛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