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2018高考作文辅导:点题力挽狂澜
【zuowen.jxxyjl.com--高考作文预测】
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语文考试的成败。近年,高考作文评分规则日趋严格,零分作文越来越多,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只要在考前花几天时间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认为只要能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就能赚个“辛苦分”或“保险分”。但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日趋严格,采用“1+1+1…”的方式,由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反复评判。因此,各地高考中的零分作文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
观点:
韩寒写高考作文未必能及格
很多人认为,写作水平越高的人,高考作文分数就会越高。其实不然。每年高考结束后,都有一些作家因写高考作文而“下水”。按照高考评分规则来评判他们的高考作文,不及格或零分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韩寒够火,加上与方舟子的交锋,绝对算是个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人。但是,让他来写高考作文也未必就能拿到高分(从韩寒参加《萌芽》杂志“新概念作文”一举成名的习作《杯中窥人》来看,其笔法也不会在高考作文中占半点便宜。当然,韩寒没有参加高考,这点无法印证)。这不是作家的水平问题,而是考试的评价制度问题。因为考场作文阅卷受时间、环境和评分细则的影响较大,阅卷老师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份试卷,被误判的试卷在所难免。
建议:
花开三朵 点题要贯穿作文全篇
其实,有的作文本身并没有离题,但却因为没有点题,或点题不明,点题不当,阅卷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没有发现其硬性“得分点”而被判为离题、偏题作文,让考生吃了大亏。那么,什么是“点题”呢?“点”就是反复申述,“点题”即亮明题旨,开宗明义;“题”则包含话题、主题、标题。去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仍然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类,点题的技巧应该是相通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通俗一点说,花开三朵最美。具体的做法是:一、标题点题只要在材料关键词或话题基础上稍微改变一下,一个醒目的标题就出来了。如2017年广东省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芳香永存》(以“纪念”为话题);山东省满分作文《智慧无限,双赢无边》《大家好才是真好》(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2017年云南省满分作文《诚信之心,利欲岂能熏》《坚守诚信》《诚信行天下》(以“诚信”为话题)等。
二、开头点题如2017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的开头:“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再如2017年云南省满分作文《因为诚信》(关于代买彩票引出“诚信”等话题)开头:“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著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世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
三、主体部分点题有的点标题,如《建造自己的房子》主体部分段首语:“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建造自己的房子,需要勇于拼搏,精益求精……建造自己的房子,还需要持之以恒,自始至终。”有的点话题,如《忘记和铭记》主体部分段首语:“因为忘记,所以潇洒……因为忘记,所以宽容……因为铭记,所以为君子。”
四、结尾处点题如四川省满分作文《向左铭记,向右忘记》结尾:“铭记生活的真与诚,忘记生活的假与伪。铭记美德,忘记恶俗;铭记责任,忘记仇恨。学会向左铭记,向右忘记。”云南省满分作文《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结尾:“生命如山,诚信是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命如海,诚信是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命如歌,诚信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做一个有诚信的生命吧!”
另外还要强调的是:点题,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与点题的环节上。
相关范文
- 【2018年高考命题作文】2018高考命题作文预测:自律
- 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热门话题预测|最新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素材总汇
- 2018年高考作文满分 酒完整版_2018年高考作文展望:敢问路在何方
- 2018年高考作文满分 酒完整版|2018年高考作文趋势:风停了,世界依旧精彩
- 【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热门话题预测】2018高考作文预测:苦难是道加法题
- 2016年高考命题作文_2018年高考命题作文预测:最美富二代
- [2018年高考押题作文]2018高考押题作文:苦难是道加法题
- 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热门话题预测|高考作文2018预测:爱,冲破一切坚冰
-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_2018高考语文作文预测:珍惜诚信
-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18高考作文审题训练:假,直击人性弱点
-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范文]2021年高考作文题及范文预测:“痛过,醒后”详细阅读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一个铁环,不小心弄丢了自己的一部分。于是便拼命地寻找失去的那一部分。但由于自己不圆,所以滚得很慢。但正因为如此,它观赏到了平日里很少注意的花草,并和它们交了朋友。 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它找到了丢失的那一部分。有了它,虽然完美了,但是会跑得很快...
-
【202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预测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自强不息,唱响厚德载物详细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
-
【202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全国一卷】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谦虚是一种美德详细阅读
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它还有助于你成功的待人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作文。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牛顿(英国)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
-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行不浮华,心自安然详细阅读
面对灯红酒绿人间,我行不浮华,心自安然,使心无恙。小编收集了行不浮华,心自安然作文,欢迎阅读行不浮华,心自安然 繁花似锦的人间,种种浮华,皆为过眼云烟,终会消失殆尽,又似手掌内的一把沙,无论摊开还是紧握双手,沙子终会溜走,结局无可更改。 我们喜欢这车水马龙的街道,更多的是想彰显自己所能负担的钱...
-
【202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同自己谈话详细阅读
预测是避免决策片面性和决策失误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同自己谈话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安提斯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获...
-
【2021语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追寻心灵的家园详细阅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依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以追寻心灵的家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
-
202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_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素质都去哪儿啦详细阅读
素质高的人,内心是纯净的,品行也是端庄高尚的;相反素质低的人,内心是肮脏的,品性也一定会是低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质都去哪了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xx年1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在上海地铁车厢内,几名乘...
-
[2021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预测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敬畏规则,不可亵玩详细阅读
正视责任,敬畏规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敬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敬畏规则,不可亵玩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7月23日下午3时许,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园区停下,一年轻性擅自下车来开司机插...
-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百度|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少数与多数详细阅读
【题目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尝言:“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要求: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优秀作文】 有...
-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立着与靠着详细阅读
高考作文题目的预测层出不穷,考生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立着与靠着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题目】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