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的散文诗歌古诗|高三散文诗歌:冬枣大热之后
【zuowen.jxxyjl.com--高三诗歌】
天地造化,成就了诸多世间神奇,冬枣便是其中之一。
人们至今也不清楚,最早的冬枣树是经过怎样的子本进化而来的?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现代科技,竟也无法解释。
我是沧州人,自然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过,在距我们村不过百八十里的聚馆,产一种异果,虽名叫“冬枣”,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枣。它是圣物、是贡品,上供神仙,下贡帝王。聚馆的贡枣园历来都被高墙围着,里面有皇家兵丁看守,即便是当村人,也很难见到冬枣的模样。
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聚馆”这个名字,它颇不一般,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字连在一块,后边干干净净的连村、庄、屯、集都省了。经打问才知道聚馆是古名,战国时期为齐燕两国的交界处,齐王西征凯旋,在此与群臣团聚,大宴天下,遂留下此名。而冬枣,“闻于秦,兴于汉,明孝宗时钦定为贡枣”。聚馆的古贡枣林,也就顺理成章地被中央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明还活得生气勃发、郁郁葱葱的枣树,却成了文物,这样的鉴定和命名,在植物类别中是第一次,至今也还是的。
凡成为珍贵文物的东西,不能少了两种品质,一是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二是命运多姿多彩,历经磨难成就了一种令人称颂的传奇。这两样冬枣都具备了。三千多年来,鼓乐升平时它作为人间珍稀之物,可以为任何庆典增光添彩;在战乱灾荒年月,又可充饥救命。红火时经受得住热闹,被封为“贡枣”后锁在高墙大院内,默默地忍受着无尽的清冷和寂寞……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廷消解后,冬枣重又成了凡物。普通百姓尝过之后,刹那间真能产生一种做皇上、当神仙的错觉。它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好吃,是枣味却比枣不知要甜润多少倍,个头大得像小苹果,核小肉厚,酥脆得像没有皮儿,一吃起来就停不住,越吃越想吃……其实圣果本就不该落入凡间,凡间讲究实用,百姓需要实惠。而冬枣太娇贵了,很难存放,摘下来一两天就会打蔫,且不能像其它枣一样晒干保存。它除去好吃解馋,没有别的大用。
对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而言,仅仅是“好吃”是一种大奢侈,“解饱”比“解馋”更急迫。所以到1958 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冬枣的末日降临了。大跃进时的大炼钢,是要靠大量烧木头的,到处是一堆堆的冲天大火,烧出了一个砍树运动,见树就砍,是树便伐,对此我有亲身体验。1955年我去天津上中学,从沧州到天津的运河两岸是遮天蔽日的森林,时时都有一种走进“野猪林”的感觉。大跃进之后便光秃秃一片了,我站在沧州的河岸上总觉得能看得到天津市。同样是属于沧州的聚馆冬枣林,怎么能脱得了厄运呢?王安石有佳 句:“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冬枣树木质坚硬,能工巧匠们都是在做“万年牢靠”的物件时才舍得用它,比如雕菩萨、刻佛龛;比如给皇亲国戚地主老财打造足以传辈的高档家具;比如做大车的车轴或造船时做龙骨……这么好的木材炼钢岂不是也很经烧?那就砍吧,刨吧!先朝着最粗大的冬枣老祖宗树下家伙……这里又留下一个谜,至今无人解得。当时一个洼一个洼的树都砍光了,无论站在村边往哪儿看,都没有挡头了。唯独聚馆,挑选着的冬枣树砍伐了2900 棵,竟还剩下了一千多棵没有动。大跃进是大运动,大运动是没有死角的,为什么别处的树都一扫而光,聚馆还剩下这么多老冬枣树?当地百姓有一种传说,老树成精,凡是卖力气砍树的都中了病,最后没法再砍下去了。还有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冬枣的树干太坚硬,疙瘩溜秋,铁干铜枝,无论是砍是锯都太费劲,而且根系发达,要想连根刨起就更吃力,硬是把运动给拖了过去,竟还护住了一部分冬枣的根脉,于是才有了今天这般大红大紫、大热大燥的冬枣气象。冬枣命不该绝,或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像世界上的古文明一个个的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下来,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历史到了1982 年,农村要“包产到户”,冬枣树也要分给各家各户。聚馆便对幸存下来的冬枣树做了清点,树龄在600 年以上的还剩下198棵,树龄在200岁左右的有1067棵。清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大家争抢,而是便于摊派。因为农民们推三阻四地都不想要或少要树,多分点地。那时的冬枣在农民眼里还是“废物”,因为枣树下种不了庄稼,真不如多分点地种高粱,秋后还能卖几百块钱。哪知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风气大变,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富裕起来的人们食不厌精,都想吃好的,吃新鲜的,吃贵重的,吃过去皇上吃过的东西。市场经济就是投消费者之所好,连聚馆所在的黄骅市市长,都到紫禁城里去卖冬枣。他并不是要将古老的“贡枣”再还给皇家,而是要让冬枣走向市场,走向民间。故宫里人山人海,挤满了中外游客,冬枣市长卖冬枣,立刻轰动了京城。轰动了京城就等于制造了一条世界新闻,耐寒的冬枣开始变热。因其好吃曾被农民们视为“废物”,一下子又成了宝贝,百年老树上的果子一斤能卖到上百元。什么水果能卖上这个价?货真价实的百果。家里趁几棵老枣树,一年轻轻松松就闹几万,活化石随即变成了摇钱树。市场经济,惟市场之马首是瞻。别看数千年前的第一棵冬枣树是怎么进化来的没人知道,现在要利用现代嫁接技术、 从老树上采集苗穗培育出新的冬枣林,却不是难事。只在近二、三十年间,黄骅就有了一个 30万亩的冬枣基地,并已成熟地进入市场化。黄骅能办得到的,别处也能办到,渐渐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的任何一个城镇的瓜果市场上都摆满了冬枣,简直就是无处无冬枣,遍地产冬枣。一时间中国似乎只产一种枣,那就是冬枣。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按常规冬枣要到初冬才会成熟。如今为了早上市,好抢先卖个好价钱,刚进秋就摘,枣还是绿的,半生不熟,怎么能好吃呢?不论吃到嘴里是发木的、发酸的、发涩的,却都说自己是冬枣。大家都是冬枣,也就都不是冬枣了,冬枣在狂热地炒卖中丢失了原有的品质,价格由一百多元一斤跌为几块钱一斤,的也不过十几元一斤……冬枣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20xx 年夏天,我在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供奉着六祖慧能肉身菩萨的龙山国恩寺,见到一棵老荔枝树,据说为六祖亲手栽种,已有千岁。开春时竟从主干上直接钻芽,结了几颗荔枝。这一现象被寺院视为大吉之兆,为该树披红挂彩,僧人们在树下焚香颂经。秋天我在聚馆的古贡枣园里,也见到了同样的奇观,有三、四棵六百年以上的老树,都从主干上直接发芽结枣,一嘟噜一串,晶莹饱满。古树通灵,似乎是在显示一种生趣,一种力量,抑或是一种提醒,冬枣只能驾驭市场,而不可被市场所忽悠得发烧发疯。果然,聚馆人重新审定了自己的原则,既然冬枣被国家命名为“重点保护文物”,首先就要保护好它。古冬枣树的珍贵、独特和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必须把保护它放在第一位。还要让每一株新的冬枣树,都能保留住它的祖辈和母本一样的品质。古人能让冬枣数千年不退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它不变味?
幸哉,聚馆有冬枣;幸哉,冬枣生在聚馆!
-
【有关端午节的朗诵散文诗歌】高三散文诗歌:端午节详细阅读
一阵微雨,驱散了初夏的暑气,刚割过的草地清香浓郁,取代了凋零的春花,大女儿放假回来,一听说端午节到了,就撒着娇说,妈妈做的粽子吃。我没有想到,在美国出生的女儿居然还记得中国的这个传统,更吃惊地听着她说起屈大夫和《离骚》,并为他的遭遇遗憾感慨。 女儿们小的时候,为了让她们吃中餐、学中文、了解中国...
-
【散文诗歌 现代 简短】高三散文诗歌:天使一滴泪详细阅读
天使一滴泪,仅仅是一滴泪,那泪,千年一颤,绿了三湘大地,最绿的,就是张家界。 来湖南出差已经三四天了,对于仙境一般的张家界的向往更是与日俱增。睡不着,还是睡不着。好不容易捱到4月19日,午饭后,只得狠狠心,推却所有的事,约上三五文友驱车直奔湘西北的方向。游张家界,主要是看什么?当然是张家界的山...
-
眼睛的散文诗歌5篇|高三散文诗歌:扁豆详细阅读
很喜欢郑板桥的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瓢儿菜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菜,但扁豆和扁豆花,从小到大,我却没有少见。这是一种在关中农村很常见的豆类植物。仲夏,尤其是秋日,在菜地里,在人家的院落里,都可见到生长得很旺势的扁豆,豆叶墨绿,蔓儿缘了树或豆架、篱笆,往上疯窜。那花儿也开开谢谢...
-
[散文诗歌 现代 简短]高三散文诗歌:归来兮屈子魂(高中作文)详细阅读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是神秘而沉默的隐居者,寂寂而生,寂寂而亡,也许我们与它们一辈子无缘相见。但我也相信,总会有那样的电闪雷鸣,将那些久冻成冰的隐藏者劈开,融解,使它们心心相映,魂魄相通。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楚民们祭祀龙王爷的大日子。汨罗江上,正划着龙舟游玩以度假...
-
[散文诗歌大全]高三散文诗歌:大地深处详细阅读
有些树散布在山谷,谷底泉水淙淙。五月,绿叶欣欣向荣,风稍微一吹,树枝就大鸟似地挣扎着做出展翅欲飞状。树身灵动浪荡,招摇多姿,想不到结出的果实却那么难看,坚硬干涩,黑乎乎地一小团,这是核桃树。什么树结什么果,在春天可看不出来,感觉每棵树最后盛开的都是花朵。核桃树是前几年种的,前年开始结果,全乡种核...
-
【关于母亲的散文诗歌】高三散文诗歌:母亲的本能详细阅读
深冬的一天,我出差到了西安,在和平门公交车站等车。很快,5路车驶了过来了,刚靠站,一群人匆忙地上车,一群人赶急地下车。 我没挤上这趟5路车,却见到一个头发花白,挎着蓝布口袋从这趟车上下来的老大妈,搭眼就猜出是从山里农村来的人。她转了并排的两个路牌,然后走到了我站的路牌跟前,大妈又在这个路牌边转...
-
关于端午的散文诗歌|高三散文诗歌:端午幽思详细阅读
端午节现在似乎只是个简单的节日了,吃粽子,吃完了,端午节也就完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既然是传统就还有着相应的文化。我们在过节的时候只忙着吃了,却忽略了相关的文化。为什么要吃粽子?它有什么背景?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挖出文化来,我们要静下心来,去发掘,结合地方特点、时代特...
-
[散文诗歌 现代 简短]高三散文诗歌:鹿心血详细阅读
灵犬有泪 1972年冬,我们连六名知识青年守卫乌苏里江边的一个哨所。 连队隔半月给我们送一次面粉和蔬菜。北大荒冬季只能吃到白菜、萝卜、土豆这“老三样”,难得吃顿肉。我们开始套野兔。 套住的野兔被狗叼走了,雪地上清清楚楚留下的踪迹告诉我们,狗跑过江面。土堤后是一个村庄,可以望见各式各样的屋顶...
-
【我父亲的散文诗歌】高三散文诗歌:父亲的字典详细阅读
一 父亲的遗物中,有一本普通的《新华字典》。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到这本书的。是部队里发的,还是转业到地方后省下微薄的工资买的?现在再也没机会问他了。一直以来,它有时候躲在父亲的包里,有时候摊开在他的书桌上,有时还会出现在电视机遥控器旁边。你会忽略它,但每当你要把它忘掉时,它又会出现,固执而又...
-
高三语文试卷作文光诗歌_高三200字诗歌作文:梦今朝详细阅读
醉今朝之问梦 孤夜寒霜袭,风雪伫残窗。 素染世尘秽,醉酒思断肠。 士卒本无心,叹君战九泉。 此生碌何隐,却话九州安。 炊烟见风浮,天际恋辉红。 不惑轮回孤,残烛迫乃翁。 异乡悲怜陪,佳偶石门舍。 酩酊笑我辈,人生愁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