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的《浮士德》取材于_歌德与《浮士德》
【zuowen.jxxyjl.com--名人故事素材】
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而且在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歌德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知识家庭。歌德青年时期先后学过法学和哲学,受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他始终爱好文艺和自然科学,不断地写了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优美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别离》以及政治讽刺诗《跳蚤之歌》等作品。
当时,以莱辛为代表的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潮正孕育着一场更大的运动,即德国文化思想史上有名的“狂飚突进”运动。歌德以他有力的创作成果投入了这一运动,并成为前期的主要代表。这一时期他的力作是:“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历史剧《葛兹·封·伯里欣根》;以个性自由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冲突为主题、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希腊神话为题材,通过对天神宙斯统治宇宙的权威的否定,表示向统治人间的封建暴君宣战的抒情长诗《普罗密修斯》等。这些作品具有冲决一切封建罗网的气概,充满着叛逆和反抗精神。
但歌德鉴于他的文学活动改变不了周围环境,深感痛苦。他想通过一些实际工作进行社会的改良。于是,1775年秋,歌德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去这个只有十万人口的小公国担任枢密顾问,后又担任宰相。从此他转向妥协。但他在积极从事各种政务的同时,也进行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诗歌创作。
1786年秋他怀着矛盾、苦闷的心情,改名换姓,逃往意大利,以暂时摆脱一下魏玛的恶浊气氛,在艺术和自然中获得新生。1788年从意大利回国后,除担任魏玛艺术和科学总监等职外,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上。1789年完成了始于意大利的剧作《塔索》,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塔索和一个宰相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因此歌德说此剧是他“骨里的骨”,“肉里的肉”。此后,歌德根据中世纪故事,用六步格诗体写了长诗《列那狐》,借动物的言谈和动作讽喻封建社会的腐败。此外,他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用诗体写作学术性著作。
1794年7月,歌德和席勒出席在耶拿召开的自然研究会的会议,两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一致”,决定合作。于是开始了德国古典文学的繁荣时期。两位巨匠都主张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为楷模,贯彻自由和人道精神,艺术上精益求精。1796年共同写了上千首文学批语性的《警句》,鞭挞文坛的市侩习气。他鼓励席勒重视民间文学,和他竞相写歌谣,1797年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歌谣年。两人有关文艺问题的通信,包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个时期歌德个人的主要成果是传记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第一部《学习时代》和《浮士德》第一部的相继完成。其次是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台》的出版,它描写莱茵河两岸被法国革命军队占领后,发生在东岸的一对情人的故事,带有牧歌风味。
这时,欧洲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就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歌德起初欢呼这场革命,但当革命党人对贵族反动派采用暴力手段,特别是将路易十六国王推上断头台的时候,歌德对这场革命则表示冷淡甚至憎恨了。所以恩格斯指出,“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歌德晚年,激情完全被稳重所代替,创作向思想的深度开掘,收获十分可观。1809年写成小说《亲和力》。从这年起始写了好几部自传体作品,主要的如《诗与真》、《意大利记行》等。
歌德创作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一生都没有放弃他的重点写作计划,继1829年完成《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即《漫游时代》以后,又在他逝世的1832年完成了《浮士德》的第二部。这是他毕生的两部代表性巨著,尤其是后者。
《威廉·麦斯特》第一部的全名为《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被看作是一部教育小说,它描写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如何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取得发展。《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则是作者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和教育主张的表达。副标题是“节制”,概括了全书的要旨。作者批判了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当通过具体的职业为集体的福利积极劳动,而职业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小说内容丰富,但抽象议论较多,结构也较松散。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一,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浮士德》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1980年是他诞生五百周年,西德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他博学多才,在传说中人们添枝加叶,说有魔鬼帮助,才使他创造出那么多奇迹。这些传说后来成为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
《浮士德》以欧洲近代的历史和现实为背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成的。
"天上序幕”是全剧的引子。它交代了两个赌赛,一是天帝和魔鬼的赌赛:天帝相信人能克服障碍和迷途,永远前进;魔鬼则认为能把浮士德引上歧途。于是由此引出了第二个赌赛,即魔鬼与浮士德的赌赛:浮士德在中世纪的书斋里,不满足死的知识,苦闷欲绝。这时魔鬼乘隙而入,与他订约,甘愿做他奴仆保证帮他解除烦恼,尽情享受;如果浮士德一旦感到满足,就成为魔鬼的奴仆。这个赌赛成为全剧矛盾冲突的中心,也是剧情的开端。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mingrengushisucai/258147.html
-
[温暖的名人故事30字]名人故事:用余热温暖苗寨的孩子详细阅读
丈夫朱敏才今年72岁,1965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商务部工作,后在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大使馆做外交官,直至退休;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退休英语教师。 20xx年初,两位老人在看电视时,看到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上课时老师还要背着孩子。看完节目,老两口决定去贵州山村支教。...
-
[宋濂读书的故事感受]宋濂读书的故事详细阅读
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依据明史中的记载,宋濂原名宋寿,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宋濂读书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
-
像谷穗一样的花是什么|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今年80岁高龄的阎肃,不仅是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音协的老会员,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他戏称自己是“杂家”。 上世纪60年代,阎肃就写出了让国人感动不已的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的《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歌曲...
-
[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开风气之先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 年留学美国,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 年1 月他发...
-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_贝多芬经典的故事详细阅读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那么关于贝多芬都有哪些经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贝多芬经典的故事,欢迎阅读。贝多芬经典的故事【1】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
-
[有趣的名人故事50字]有趣的名人故事:徐光启收拾棉花详细阅读
徐光启从小就热爱农业科学。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油绿的蔬菜,都对他有着特殊的诱惑力。有一天清早,他钻进屋后的棉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连吃午饭的事儿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徐光启的父亲心急火燎,村里村外找了好久,才在棉田里发现了儿子。 “你在这儿干什么?”父亲没好气地问。 “我在收拾棉花呢!”徐光...
-
历史名人秦始皇的经典故事|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详细阅读
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 隐讳身世 秦始皇私生子身世之谜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
-
【坚持成功的名人故事】坚持成功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成功从不易得,因为坚持才能走出挫折,那大家知道哪些有关坚持成功的故事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坚持成功名人故事,欢迎参考借鉴。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
-
【父母血不可弃】甘为父母弃荣华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有这样一个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家里很穷,乳名叫“驴娃儿”,从小哪都没去过,10岁前连自己的村子都没出过,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父亲撒肥、锄地、浇水、养猪、放羊、割草、捡柴禾。虽然父亲一字不识,但他有一名贤明的母亲,母亲坚持让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没有初中,母亲绞尽脑汁打算让驴娃儿的三姐领...
-
王安石苏东坡与茶的故事_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详细阅读
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 说到苏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