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现状】孔子后人的创业路径
【zuowen.jxxyjl.com--名人故事素材】
孔子后人的创业路径
孔令博是孔子的第76代传人,也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北大的团干部,在他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竟然提出了退学去创业。经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的努力,他竟然成功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孔令博创业的成功路径居然是靠卖菜谱这样一个小点子。
在大学里孔令博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与同学们平常聊天时谈得最多的是关于创业问题,甚至兴致高时会谈到通宵达旦。20xx年临近年底的一天,孔令博与3位同学凑在宿舍喝酒时,借助酒兴又大谈了一番关于创业的事情。最后,4个人谈定了要把创业付诸实施,由每个人出资8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创业方向选定了以IT业为主,因为他们4个人都是学计算机的。当时4个人都热情极高,没多久,便在北大科技园注册成立了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却是一个无项目、无固定场地、无资金的空壳公司,当时注册时需要的10万钱还从各自的朋友处东借西凑的。公司的舞台是搭起来,那怕是个空壳公司,但是必须要有人去做才行。当时4个合伙人都还是学生,有学业在身,抽不开身。为了实现创业的梦想,孔令博自告奋勇站出来说,让他一人先退学,为公司作铺路石,等公司全面发展起来后,其余3人再跟进。
孔令博退学时,受到亲朋好友以及学校老师和同窗的好心劝阻,但是,已经一心要创业的他横下了一条心。事后,孔令博自己也承认,自己当时确实是有些盲目的,因为创业的路子全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思路都没有想好。但是,如果没有当时的盲目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公司成立后,就要找业务来做,不然这个业就创不起来。孔令博在苦苦寻找业务时发现,大学老师们授课时已开始使用投影仪放PPT讲义,这就需要具有鼠标功能的演示笔。赶紧搞一批演示笔过来,到大学老师中去推销,这肯定能够赚钱。于是孔令博跑到深圳订购了一批演示笔。这种产品颇受老师们欢迎,销路很不错。当产品卖出去后,孔令博想如果是自己研发生产的话,利润肯定要高得多。在演示笔销售处于高峰的时候,孔令博自己开始了研发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当别的厂家都知道了演示笔好销后,都纷纷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孔令博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自然斗不过人家专业厂家。没多久,孔令博便在竞争中被人家淘汰了。此后,孔令博又搞了数码相框、智能闹钟等等小产品。然而,都是开始火了一下,没多久便熄火了。
经过一年来的折腾,公司亏倒是没有亏,还略有点赢利,但是非常小。如何找准一个长期的产品,作为公司的一个发展方向,成为了四个合伙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当公司生意清淡的时候,4个合作伙伴们便会坐在一起小酌一番。一天,当他们在一起吃饭点菜时,孔令博忽然想到了一个点子,他觉得,把点菜机和纸质菜单结合起来,变成一种多媒体的点菜终端,就能让顾客看到餐厅内所有的菜品并直接点餐,还可以显示出菜品的价格。这应该是个好点子,当孔令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几个合作伙伴都高兴地认为,这是个好点子可以让传统的手工点菜环节全部信息化。
看准了电子点菜单这一商机后,孔令博便跑了北京800多家餐厅进行实地调查。他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电子菜单不仅能够帮助餐厅减轻服务人员点菜的繁锁,降低菜单不断更换带来的成本,还可以将餐厅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反馈服务质量,统计原材料消耗等。很多餐馆老板对孔令博所提出的电子点菜单都很感兴趣。为了确保电子点菜单能够尽快研制出来,孔令博停止了公司所有的业务,一心一意来研制电子点菜单的程序。
孔令博和他的团队,经过一番夜以继日的研发,终于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电子菜单。这套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客户终端,客人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看到餐馆的全部菜品照片、原料、价格等,然后点餐者通过终端自主点餐,随后点餐信息通过餐厅的无线WIFI网络进入后台服务器以及厨房的电脑中。
第一代电子菜单研制成功后,孔令博把它命名为“餐行键”,并首先拿到北大的怡园餐厅进行试用。没料到试用效果非常不错,完全达到预想的目的。试用效果虽然很好,但并不代表市场就能够接受,要想把这套系统向所有的餐馆推销,还得去各大餐馆接受市场检验。孔令博选择的第一个餐馆是家日本料理店。孔令博的运气还真不错,这家料理店的老板是从海外回来的,非常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这家店子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就很高。等孔令博把他的项目一详说,这家店子的老板就欣然接受了,仅仅是经过几番演示,老板就和孔令博把单子给签了。其实这个老板并不傻,他从演示中看到了电子菜单可以优化人力成本,缩短了服务员耗时最多的协助点菜,还可以任意发布新菜和删除过时的菜,甚至对于餐馆饮食流程管理、财务分析、库存管理等提供数据帮助。由于孔令博的电子菜单确实具备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故一些餐馆开始陆续接受孔令博的电子菜单。
为了尽快把电子菜单推向更广泛的市场,孔令博带着自己的团队在北京1700余家餐馆进行走访。八成以上的老板是接受电子菜单的,但是他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成本过高,二是顾客对这种新颖的点菜模式能否接受。孔令博回到公司后,经过思考后,决定先是尽力降低成本,其次是为了使电子菜单在市场逐步推广,先做些普及工作,研制出一些简单一点的点菜机、视频点菜等。这种根据客户的需要,由单纯的产品提供转向提供服务转变。如此一来,孔令博的电子菜单推广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电子菜单在餐饮市场火爆起来。国内有10余家公司看中了这一市场,也开始进入了这一领域。不过,这回孔令博一点都不担心再被别人打败了,相反,他觉得有人跟进更说明了电子菜单这一市场前景是广泛的。孔令博发现模仿他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硬件上跟进,并不太涉及后台的软件。所以,他打算,如果市场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充的话,那么他可以把生产剥离开来,专心做研发,为商家提供网络菜单设计服务。
当孔令博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有不少的风投机构看中了他的电子菜单项目,愿意为他做大做强公司规模提供融资。风投对孔令博的公司评估值在7000万元左右。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餐饮信息市场潜力大约在2300亿元。可见,孔令博的奥琦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奥琦玮为Inte和IBM的软件合作伙伴,通过了国家的“双软”认证,是中关村的“双高”企业,成为“中国饭店与餐饮优秀供应商”。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mingrengushisucai/258482.html
-
[温暖的名人故事30字]名人故事:用余热温暖苗寨的孩子详细阅读
丈夫朱敏才今年72岁,1965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商务部工作,后在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大使馆做外交官,直至退休;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退休英语教师。 20xx年初,两位老人在看电视时,看到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上课时老师还要背着孩子。看完节目,老两口决定去贵州山村支教。...
-
[宋濂读书的故事感受]宋濂读书的故事详细阅读
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依据明史中的记载,宋濂原名宋寿,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宋濂读书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
-
像谷穗一样的花是什么|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今年80岁高龄的阎肃,不仅是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音协的老会员,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他戏称自己是“杂家”。 上世纪60年代,阎肃就写出了让国人感动不已的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的《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歌曲...
-
[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开风气之先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 年留学美国,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 年1 月他发...
-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_贝多芬经典的故事详细阅读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那么关于贝多芬都有哪些经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贝多芬经典的故事,欢迎阅读。贝多芬经典的故事【1】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
-
[有趣的名人故事50字]有趣的名人故事:徐光启收拾棉花详细阅读
徐光启从小就热爱农业科学。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油绿的蔬菜,都对他有着特殊的诱惑力。有一天清早,他钻进屋后的棉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连吃午饭的事儿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徐光启的父亲心急火燎,村里村外找了好久,才在棉田里发现了儿子。 “你在这儿干什么?”父亲没好气地问。 “我在收拾棉花呢!”徐光...
-
历史名人秦始皇的经典故事|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详细阅读
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 隐讳身世 秦始皇私生子身世之谜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
-
【坚持成功的名人故事】坚持成功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成功从不易得,因为坚持才能走出挫折,那大家知道哪些有关坚持成功的故事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坚持成功名人故事,欢迎参考借鉴。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
-
【父母血不可弃】甘为父母弃荣华的名人故事详细阅读
有这样一个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家里很穷,乳名叫“驴娃儿”,从小哪都没去过,10岁前连自己的村子都没出过,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父亲撒肥、锄地、浇水、养猪、放羊、割草、捡柴禾。虽然父亲一字不识,但他有一名贤明的母亲,母亲坚持让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没有初中,母亲绞尽脑汁打算让驴娃儿的三姐领...
-
王安石苏东坡与茶的故事_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详细阅读
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 说到苏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