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钟发镇在长征中成长的故事

名人故事素材 2024-01-19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名人故事素材】

  80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写就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激励着中华儿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小编就来分享钟发镇在长征中成长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钟发镇在长征中成长的故事

  从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城向北驱车3公里左右,有一处村庄依山傍水、林木茂盛,这里就是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乡、诞生了《长冈乡调查》的长冈乡。

  从乡间的小路进入长冈乡的长冈村,距离村口不远有一处农家小院。记者一走进堂屋,身着灰土布做的红军服的钟发镇老人坐在木板凳上,笑着向我们挥手,瘦削、精神矍铄,慈祥的微笑,还有每一道记录着岁月的皱纹。

  时间仿佛定格,因为此刻96岁老人的笑容,和84年前那个雀跃着加入红军的12岁小男孩的笑容一样纯真、质朴。

  从招呼兵到宣传员,小小少年也是红军战士

  钟发镇1920年出生在长冈乡长冈村。1932年,钟发镇只有12岁,正在长冈列宁小学读书。一天,村里有个14岁的同班同学要去参加红军,途中碰上了钟发镇,便鼓动他一起去当红军。钟发镇早就想加入红军,就跟着小伙伴一路小跑到招兵的地方。到招兵的地方一对照墙上的身高刻度线,钟发镇还不足步枪高,招兵的干部劝他回家去,他却缠着要当红军。招兵的干部拗不过这个可爱的“小老表”,就说:“那你就去当招呼兵吧。”

  招呼兵,就是红军医院的预备卫生兵。报名参加红军的第二天,钟发镇被送到了兴国县后方医院,照护伤员一年多后,被调到瑞金做了半年医护员,1934年又被派到于都的第一后方医院。当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中央苏区根据地不断缩小,中央红军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钟发镇又被分配到红五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员。

  “红军宣传员比野战部队还要辛苦。” 过夹金山,钟发镇老人至今印象深刻,这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部队是白天登山,宣传队却是每人背一竹筒姜汤,半夜开始登山,在沿途险要处留下来,待野战部队上来时进行宣传,鼓舞士气。野战部队通过以后,宣传队留在后面收容掉队的官兵。钟发镇说,他当时仅14岁,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

  拉着战马尾巴过草地

  长征征途非常艰辛,随时面临着敌人追兵的威胁。特别是在突破湘江、乌江防线时,必须抢在国民党部队到来之前限时通过。为此,部队准备了三天三夜的干粮,钟发镇一夜未合眼。饿了,就咬几口玉米;渴了,就喝几口路边积蓄的雨水。

  “过泸定桥对我是个艰难的考验。泸定桥太高,桥下水太急,湍急的水声震耳欲聋,一站到桥面上,铁索桥就晃个不停。力气大的战士扶着桥栏杆向前移动过河,可我个子小,两边碗口粗的13根护栏,我抓不牢。但我不能退缩,要勇敢地渡过河,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了红军的胜利。我吓得心扑通直跳,只好闭上眼睛,趴在先头部队铺好的木板上,像蜗牛一样爬着过了桥。”钟发镇滔滔不绝地讲起往事,说到激动之处,老人还不停地做起了匍匐的手势。老人为自己当时的“灵机一动”感到十分骄傲,“趴着‘飞夺’泸定桥,恐怕我是第一人!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跟上队伍。”

  讲述完过泸定桥的经历,钟发镇老人沉默良久。随后,他喃喃地告诉记者,他永远忘不了那些冲锋在最前端,抓着铁索一点一点向对岸逼近的战友们,没有他们,他根本无法借助木板过桥。如今,老人经常要儿子用轮椅推着他到兴国烈士陵园去祭拜那些长眠在此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今天的好日子啊!”

  后来的长征路途更为艰苦,一路爬雪山、过草地。在钟发镇的记忆里,有一次过草地时,一条30米宽的河挡住了去路,红军们一个个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过了河。“但我年纪太小过不去,是拉着军长孙玉清的战马尾巴,被拖过了河。”老人说,“不管困难多大,从来没有掉过队,要一直跟着红军走,跟着共产党走。”

  同一种信念给人的力量是惊人地相似。邓小平晚年时,对于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问题,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

  跟着走,走出了壮怀激烈的长征两万五千里;跟着走,走出了壮志凌云的纵横十余省;跟着走,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

  红军战士是最光荣的身份钟发镇后来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当译电员。在随军西征至甘肃古浪县时,遭遇了国民党的近两万骑兵。古浪战役失利后,红九军进行了缩编,他被编入红三十军。1938年至1941年在甘肃祁连山打游击,1941年3月在打游击时被国民党马匪俘虏,同年4月脱险回家务农。上世纪70年代,钟发镇老人为恢复自己的红军身份而奔走,1973年他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特别回忆了他担任红三十军译电员时翻译“西安事变”电报的过程。最后经调查核实,江西民政部门落实了钟发镇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

  回顾这一生,钟发镇告诉记者,他最值得的人生记忆就是参加红军那几年,特别是走过长征。红军战士是他最光荣的身份。“虽然吃了苦,遇了险,但人生没白活!”

  交谈间,热情的钟发镇老人时不时地会突然中断聊天,招呼记者吃家里人准备好的水果,这个如孩童般开朗的老人,焕发着赣南正午阳光的温暖。钟发镇的小重孙一蹦一跳地进来,天真烂漫地向来客们“炫耀”堂屋墙上自己的一张张奖状。

  钟发镇充满爱意地注视着钟家的第四代人。这对相差近90岁的曾祖孙,定格成了这个农家小院最美的画面——一幅有关战斗、奉献与成长的画卷。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mingrengushisucai/259133.html

  • [温暖的名人故事30字]名人故事:用余热温暖苗寨的孩子

    丈夫朱敏才今年72岁,1965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商务部工作,后在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大使馆做外交官,直至退休;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北京一所小学的退休英语教师。  20xx年初,两位老人在看电视时,看到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上课时老师还要背着孩子。看完节目,老两口决定去贵州山村支教。...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宋濂读书的故事感受]宋濂读书的故事

    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学家,依据明史中的记载,宋濂原名宋寿,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宋濂读书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像谷穗一样的花是什么|像谷穗那样始终低着头的名人故事

    今年80岁高龄的阎肃,不仅是中国剧协、中国作协、中国音协的老会员,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他戏称自己是“杂家”。  上世纪60年代,阎肃就写出了让国人感动不已的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传唱至今依然不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写的《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长城长》《雾里看花》等歌曲...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开风气之先的名人故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910 年留学美国,1917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经担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本新诗集;1917 年1 月他发...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_贝多芬经典的故事

    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那么关于贝多芬都有哪些经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贝多芬经典的故事,欢迎阅读。贝多芬经典的故事【1】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有趣的名人故事50字]有趣的名人故事:徐光启收拾棉花

    徐光启从小就热爱农业科学。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油绿的蔬菜,都对他有着特殊的诱惑力。有一天清早,他钻进屋后的棉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连吃午饭的事儿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徐光启的父亲心急火燎,村里村外找了好久,才在棉田里发现了儿子。  “你在这儿干什么?”父亲没好气地问。  “我在收拾棉花呢!”徐光...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历史名人秦始皇的经典故事|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

    历史名人秦始皇私生子的故事  隐讳身世 秦始皇私生子身世之谜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坚持成功的名人故事】坚持成功名人故事

    成功从不易得,因为坚持才能走出挫折,那大家知道哪些有关坚持成功的故事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坚持成功名人故事,欢迎参考借鉴。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父母血不可弃】甘为父母弃荣华的名人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家里很穷,乳名叫“驴娃儿”,从小哪都没去过,10岁前连自己的村子都没出过,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父亲撒肥、锄地、浇水、养猪、放羊、割草、捡柴禾。虽然父亲一字不识,但他有一名贤明的母亲,母亲坚持让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没有初中,母亲绞尽脑汁打算让驴娃儿的三姐领...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 王安石苏东坡与茶的故事_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历史名人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  说到苏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

    发布于:2024-01-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