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2020年最新热点作文_2020年中考作文技巧:作文题目的审读
【zuowen.jxxyjl.com--中考作文指导】
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升温,在很多地区命题作文备受青睐,相对而言,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作文审题的终极目标是准确到位、不偏不倚。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技巧:作文题目的审读,欢迎阅读。
一、审读关键词
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的“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昭示、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话题,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如20xx年浙江金华卷作文题目“热门话题”,关键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
二、审读限制词
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20xx年浙江温州卷作文题“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一个地方”,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去”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20xx年浙江绍兴卷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20xx年浙江台州卷题目二“原来________还在”,“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发现而已,引导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只有审读时抓住了这些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
三、审读隐含义
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它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题目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如20xx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我也是一束阳光”,题目中的“阳光”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应是比喻义,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芒。这个“阳光”可以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xx年宁波的中考作文题很符合新课标对于中学写作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并向思想更“深处”漫溯。对学生来说,不会造成审题障碍,都有话可说,但又必须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初看这个题目,是一个极容易让学生发挥写作的题目。但作为应试作文题目,命题老师的用意并不会那么简单,我们要仔细品读题目,挖掘出新意,这样作文才更有价值。
首先,从常规思路看,同学们极易走上已有老题目的思路,如在审题时,将题目补为“心灵深处”“记忆深处”“细微深处”“我心深处”“深处的风景”“深处的爱意”“深处的真谛”等等,很容易写深处那些美好、感动、富有正能量的人和事。这样的思考和理解,使得这一作文显得非常常规化,在中考的考场上,绝大多数同学会这样作文。
但细细品味题目背后给出的材料,“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这里只是“也许”有,那么怎么样知道确实“有”呢?就要敢于挖掘深处,题目的侧重点就放到了“行动”上。俗话说,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就是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从一定层面上讲,今年的题目有一定的时效性,题目从一定程度上隐含着,我们做事做人不再只求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抓实干,具有务实精神。
因此,《深处》不是简单地写某种存在,而是要通过自己发现深处“宝藏”的经历,告诉读者,要懂得生活的真谛,就要付诸行动,用心感知深处,在过程中感受真谛的价值。如,要懂得母爱、父爱、师爱,就要让心灵开始旅行,在点滴生活中,挖掘深深的爱意。不再注重表象,而要追求实质。不再简单告知生活中的美,而是要挖掘美深处的故事。
简单地讲,“深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
满分作文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zhongkaozuowenzhidao/80290.html
相关范文
- 【2020年中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2020中考写作素材:家训家风
- 【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600字】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方法之一:结构要巧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微写作如何写
- 2020年中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2020年中考写作素材积累:平淡中相守,风雨中牵手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_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散文写作要略
- 2020中考语文学科说明_2020中考语文学习应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 2020年河北中考作文_2020年中考作文写作素材积累
- 2020年中考语文写作素材积累|2020年中考写作素材积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中考满分命题作文_中考命题作文注意事项
- 【2020中考作文开头结尾】2020年中考作文抢眼开头的写作方法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_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走出三个误区详细阅读
中考作文阅卷一直为人们强烈关注,作为一名阅卷老师,怎样判卷才能对教育和社会负责,体现考试的公平和正义呢?小编收集了要走出三个误区,欢迎阅读。 在中考中,由于作文占了很大分值,且作文的评判带有很大的弹性,所以作文阅卷每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科学公正地评判作文,我认为一定要...
-
2020中考作文素材热点素材精选_2020届中考作文素材的好词好句好段详细阅读
1、如果你很苦恼,我愿意送你一份微笑,抹去你的忧伤,带给你欢乐,如果你遭受了挫折,人愿意送你微笑,给你信心和勇气。 2、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我们不断地反省,了解社会的需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社会的需要,扬长避短,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拼搏,打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3、小草甘于平庸...
-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九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目集锦详细阅读
作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一、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友善是心平气和地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
-
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600字_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攻略详细阅读
叙事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讲求在极短的篇幅里写人叙事,因此,考生必须讲究写人叙事技巧,打造出文章亮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攻略,欢迎大家参考! 【中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攻略】 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
-
2020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卷|2020年上学期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详细阅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1 题目:我不再 2 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2 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3 书写工整、规范。 3 _____________,谢谢你...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学会选材与立意详细阅读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料库”。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学会选材与立意,欢迎大家参考! 【学会选材与立意】 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叫选...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详细阅读
纵观近年省内外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小编收集了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欢迎阅读。一、题型特点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
-
2020年山西省中考作文指导_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选材创新技法透视详细阅读
“时空飞扬”就是当你写作文无话可说时,可通过联想和想象,跨越时空的阻隔,摆脱现实的束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选材创新技法透视,欢迎大家参考! 【话题作文的选材方法】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
-
[202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2020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详细阅读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
2020湖州中考作文记叙文|2020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满分写作技巧详细阅读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主打”文体,也是我们重点复习的项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满分写作技巧,欢迎阅读。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