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珍妮姑娘》有感|读《珍妮姑娘》有感

初三读后感 2015-08-22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初三读后感】

  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有人说,爱是春风化雨。安恩·拉德斯说:“爱是火热的友情、沉静的了解、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和彼此原谅。爱是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环境影响的忠实。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彭沙尔说:“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然而,《珍妮姑娘》让我感悟到爱的真谛。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涯地角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珍妮与白朗特的恋情是那般凄凉,十八岁的珍妮,正值妙龄,贫苦的家境让这个美丽的女孩还受尽了苦。十八岁的珍妮在为白朗特参议员帮佣时,受到议员的垂青,在白朗特的追求下,为了改善家庭景况而跟他在一起,成为了他的情人,两人订立了婚约。谁知,还没等到结婚,白朗特就一命呜呼了,而珍妮却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珍妮的父亲——戈哈特一气之下将珍妮赶出家门,产下私生女……

  与瑞斯特的爱情又是那般的凄美。二十岁的珍妮在主人家做女仆时,又遇上豪门甘家的二少爷瑞斯特,狂热的追求使得珍妮又与之同居。两人感情和谐,散漫潇洒的瑞斯特爱上珍妮,甚至还接受了她和白朗特的私生女,但却不愿放弃自由,给珍妮合法妻子的地位。最终,迫于家庭的压力,尤其是巨额遗产的要挟,不得不与珍妮分离,和他人结婚……

  爱情是什么?年幼无知的我们,懵懵懂懂,不了解人世间的情情爱爱。爱情,太迷蒙、太神秘,让人欲不能罢,却又不敢深入。就像一个迷宫,进得去,出不来……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那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生在那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那掉眼泪;有人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母亲,是多么熟悉的名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一个合格的母亲想必都给自己的子女拿过书包,给自己的子女打过花折伞,给自己的子女包过三鲜馅儿……珍妮的母亲——戈妈妈与她们不同,却又不尽相同……

  珍妮的母亲没有给珍妮拿过书包,没有给珍妮打过花折伞,也没有给珍妮包过三鲜馅儿……但戈妈妈对珍妮的爱却并不比其他的母亲少一分。戈妈妈爱珍妮,但她却对珍妮怀着一分深深的愧疚,她认为像珍妮这么美丽孝顺的女孩,不应该生活在如此贫困的家庭,不应该为家庭如此操劳……她处处为珍妮着想,坚持让珍妮自己选择自己的爱情。

  珍妮将所有的心事都告诉母亲,遇到什么难题,也会去找母亲帮忙。母亲对珍妮来说,不仅仅是一位亲人,更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却如天大,同时有小的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有这样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父亲的爱;有这样的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父亲。有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母爱如水,无比温柔;父爱如山,无比深沉……珍妮的父亲是爱着珍妮的,但他却因为珍妮未婚怀孕——怀上白朗特的孩子,将珍妮赶出家门。但他毕竟是爱着珍妮的,当他狠下心将珍妮赶出家门时,心中洋溢着的应是浓浓的不舍吧,若不是如此,在他知道珍妮偷偷回家时,在他知道家里新出现的孩子是珍妮的孩子时,他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了。

  每个父亲都是如此,他们好似对自己的子女漠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在意。父亲所给予的爱,不似情人那般甜蜜,不似母亲那般温柔……但他们给予的爱,却是如山般深沉。

  父亲的爱,是不说出口的爱,是埋藏在心底的爱……

  时光如水,年逝,逝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亲人的浓浓思念。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容颜渐老,白发似雪。儿女在一天天长大,父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当儿女望见高堂上的白发父母,他们都会投入父母的怀抱,热泪涟涟……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chusanduhougan/32885.html

  • 初三课外书读后感作文|初三作文:小说读后感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小说,虽然笔者十分喜欢,随着那文字,加上自己的联想。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画面和理解。下面给大家带来小说读后感的初三作文。  第一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海明威  一部不足百页的作品,却能让一代代人...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读《草房子》有感500字_500字读后感】初三读后感:读《草房子》有感

    就像有一根小小的羽毛划过心脏最敏感的地方,遗留的时光微微的颤抖,我握住自己在泪光中快要模糊地双手,轻轻地,轻轻地擦掉……——题记  艾地苦香  苦艾飘香,撒落一地的残黄……  映入眼帘,是满目的凄凉,那么,沉睡吧,继续。  艾地,依旧;苦香,依旧;只是人,走了吧?对,离开了,就像那一缕头发,随着...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读后感800字】九年级读后感100字:读《哑舍》有感

    时间是贪食的孩子,在不经意间略过生命的指尖时,吞噬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古物都是时间的使者,他们静默在尘埃中,见证着一切。哑舍,只是一个古董店罢了,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  香妃链  “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属于我,我不会追...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家庭教育读后感500字]九年级读后感范文500字:童年

    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初三学生读后感600字|初三学生读后感800字:《最后一头战象》

    说起世界上的哺乳动物——象,我们想到的词汇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虽然很温顺,也很可爱,但在人们心目中却很少感受到它们的尊严和情感。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以后,让我感受到了它们对人类的情感,对战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战象维护自己尊严的态度。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美丽...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初三学生读后感600字|初三学生暑假读后感800字:读堂吉诃德有感

    暑假的时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堂吉诃德》。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我的最爱,每看一次都让我感触良多,百看不厌,学到了很多东西。  堂吉诃德自小就喜欢骑士小说,他梦想着过上古代骑士的生活,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破烂的铠甲,把他看上的乡村姑娘当作心中的女神,还带上一个叫桑丘的侍从,然后骑上一匹自以为是世界上...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初三|初三读后感400字:《离婚》

    《离婚》是老舍的一部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老李。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老李为了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把农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来。因为老李一直和妻子相处不来,又因为他厌恶黑暗的社会,最终与丁二爷一同去了乡下。  这部小说是极其普通的一本小说,小说里面的故事在那个旧社会俯拾皆是。正因为俯拾皆是,又象征着一...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初三读后感600字|初三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1200字

    《老人与海》全文围绕一位老人,写这位老人自出海捕鱼以来没好收成,突然一天掉到了一条大鱼,经过几天的时间与大鱼搏斗终于将它捕获,结果许多鲨鱼跑上来吃他钓到的这条大鱼,最后大鱼被鲨鱼啃得只剩下一个鱼头,老人心灰意冷。  文章以小男孩与老人的谈话为开头,一开始就交代了老人收成不好,每次出海都打不到鱼,...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上册名著读后感400字_九年级读后感范文400字:金色的鱼钩

    果有人问我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了伤害时,或者有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去救他么?答案是会,因为做人都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但是我不觉得会,每当我碰见这种事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走开。看见别人做这种事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救他呢?又不会对你有用,或者你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真是个笨蛋。的确,许多人会有这种...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 [初三年级的六一儿童节小说]初三年级走进小说天地:巴金《家》读后感

    我想这书最适合青春的人去读,十八九岁,刚入世事,见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这书最能激起这样的人的兴趣。他们或许会像觉慧一样反抗旧的东西,去追寻理想和新生事物。  而我现在读来确实已经对觉慧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有时不能完全赞同觉慧。我有时很同情觉新,甚至觉得觉新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异常。而对觉民,更是觉得...

    发布于:2015-10-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