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怎么拉人】完美癖和“拉郎配”:江苏卷作文的两大硬伤
【zuowen.jxxyjl.com--高考作文指导】
江苏省盐城中学 李仁甫(224001)
一看到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前后话题虽不同,但皆为几个具体的意象;“注意”中对话题如何展开的提示,虽然用词有差异,但要求大致相同——面面俱到与选择话题之一部分都可以。也许,这是命题人有意为之吧。套用一句话,这叫“山的沉稳”。当然,“山的沉稳”中也加了一丝“水的灵动”:今年对“凤头”、“猪肚”、“豹尾”几个具体的意象作了明明白白的解释,把解读喻体的风险一降为零。所以,在作文的审题上,如果说去年的试题曾使许多学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那么今年的试题就让广大考生感到容易多了。
尽管如此,然而还是有相当多的考生,还是有相当多的看过作文题目的老师,对今年江苏的作文试题说“不”。这是为什么呢?
完美主义的预设:屏蔽了“缄默知识”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有一个理论:知识有外显和缄默之分;外显知识是浮出水面的“冰山的尖端”,更多的缄默知识却存在于水平面以下看不见的地方;缄默知识跟人的潜在的创造力有关,它往往需要激发,才能释放出来。在高考中,好的作文试题往往不仅能使考生的外显知识正常“外显”,而且有可能使他们的缄默知识不愿“缄默”,从而有可能在“缄默”中爆发。比如2003年的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具有很广的思考维度,并且命题人还给出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的提示语,这就大大地催动了考生的“缄默知识”,有可能使这些知识也“外显”到水面上来,从而使阅卷人有机会欣赏到“创新”、“新颖”、“深刻”的作文。由此可见,能否使考生外显知识正常“外显”,使其缄默知识最大可能的不再“缄默”,是作文命题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可是,今年江苏作文试题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且看试题中的关键话语:“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言下之意,写作“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那么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也应该在开始(起始)、中间(过程)、结尾(结局)阶段符合“精彩亮丽、充实丰富、响亮有力”这十二字方针。这就是说,何谓杰作,何谓美满的生活,何谓圆满的学习,何谓伟大的事业,何谓完美的人生,命题人已经为莘莘学子规定了无可挑剔的定义,绘制出了“三”全“三”美的蓝图。这下可“省事”了,考生只要选择“凤头”、“猪肚”、“豹尾”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立足于“精彩亮丽”、“充实丰富”、“响亮有力”的价值标准展开来就行了。权威的价值标准成了所有考生的价值标准,于是考生们心中只有惟一的价值标准,于是他们就编造出一个个“高大全”式的人物和关于他们的“三”全“三”美的故事,或者编造出一个个与标准价值相悖的值得否定的人物和他们悲剧性的故事。
至于开始(起始)、中间(过程)、结尾(结局)的安排,人们是否可能会有其他策略,不同的人是否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同的策略是否可能殊途同归……这些“缄默知识”,这些沉睡的见解,不幸的是在考场上都难以“外显”了。唉,江苏今年的命题能够使考生的知识“外显”出来的竟如此有限!这样,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水面以上“冰山的尖端”,看到的基本上是考生们按照命题人预设的“完美主义”路径所踏出的脚印,看到的多半是与“新颖”、“深刻”、“创新”无缘的文章。
如果要使考生的缄默知识不再“缄默”,我们不妨将试题改为:“写作的开头、中间、结尾最好是如此,那么,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其起始、过程、结局又应该如何呢?请以‘起始、过程、结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考生思考的维度就变广了,与新颖、深刻、创新有关的“缄默知识”就可能在“缄默”中最大程度地爆发了。
比如,有人放弃了“凤头”而选择“鸡头”,宁愿开头平淡一点、低调一点、谦卑一点,从而为以后的发展蓄势,这有什么错?有人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头”非“凤头”,“肚”非“猪肚”,难道就不可能有个“豹尾”了?终究有了个“豹尾”,没有“凤头”、“猪肚”又何妨?生活中,一个“豹尾”胜过“凤头”、“猪肚”的总和,这样的现象难道少见?看来,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并不简单地像一篇文章啊,因为一篇文章残缺一部分,是无法称做杰作的;而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却往往是“看谁笑到最后”,如果结尾“响亮有力”,即使开始、中间残缺,也还是“杰作”,并且在《传奇》《人物》《故事会》之类的编辑看来,这些人要比一路凯歌者还有价值呢。
又如,“头”是“凤头”,“肚”是“猪肚”,就非得有个“豹尾”吗?难道就不能达观地接受一个低调然而问心无愧的结局——如高考的落榜?接受了一个低调的结局,难道就不能再来一次“开始”了?比如,项羽如果不以为“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在乌江轻生的话,那么东山再起难道果真就没有可能?
再如,没有“凤头”,也没有“豹尾”,只有“猪肚”即中间过程的“充实丰富”,这种人在生活中难道少见吗?这样的生活、事业和人虽然不可能得到历史性的高度评价,可是难道一点不值得肯定?
——有关“起始、过程、结局”的答案或选项,原本可能有如此之“丰富多彩”!
可是,如此多的答案或选项——这些“缄默知识”,不幸全被“完美主义”的预设屏蔽了!
写作与其他:胡乱的“拉郎配”
字典上说:“充实”者,(多指内容或人员物力配备)丰富、充足也;“丰富”者,(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也。根据这解释,文章的“中间”要“充实丰富”,无疑就应该指内容、材料之类了。
可是,说到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的“中间”要“充实丰富”,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理解了。是指广泛的爱好吗?是指多样的活动吗?是指原始的积累吗?是指深厚的基础吗?……这些理解,概括一下,那就是:正常的调节或长期的准备(我惴惴不安:这是不是命题人心目中的意思?)。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说法,作为对生活、学习、事业、人生之“中间”的要求,都牵强得很。
为什么偏说中间要“充实丰富”?为什么一开始不要“充实丰富”?不经过“充实丰富”,怎么会有开始的“精彩亮丽”?难道开始时本来就不想“充实丰富”,一不小心,碰巧弄了个“精彩亮丽”,想到往后感到害怕,打算要给自己“充电”了?
难道开始的“精彩亮丽”,红红火火,把全部的积累消耗殆净,需要再做长期的准备了?或者开始的“精彩亮丽”,风风火火,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需要作恢复性的调整(充实丰富业余生活,打高尔夫之类)了?
看来呀,以写作的“中间”来类比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的“中间”,真是牵强。依我之见,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的“中间”,需要的不是“猪肚”,不是“充实丰富”,而是“精彩亮丽”之后如何做到继续“精彩亮丽”或更加“精彩亮丽”——照直说,就是“持之以恒”。如果一定还要用比喻说法的话,我想,可以选择“牛腿”,因为“牛腿”代表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耕,代表着“持之以恒”。
其实,“充实丰富”用于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更为合适。因为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需要的是原始的积累和深厚的基础。有了这“猪肚”,才会有出头之日,才会有“精彩亮丽”。就拿学习来说吧,才开始(小一或初一、高一、大一)还没有什么“充实丰富”的积累和基础(至少程度赶不上以后)哩,难道空喊口号“我要精彩亮丽!”不成?难道像阿Q那样自我幻想一下,就能实现开始的“精彩亮丽”了?由此看来,学习、生活、事业、人生的开始最需要的是“充实丰富”,这跟写作的开始应该是相反的——文章的开头一般是宏观性、概括性、领起性、悬念性的文字,当然无须内容、材料上的“充实丰富”。
总之,写作与学习、生活、事业、人生,岂止“中间”不对应,就连“开始”的对应都很勉强。它们的关系并不像命题人所说的“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场胡乱的“拉郎配”,把考生弄糊涂了,好在在分数的实际利益面前,大家并不缺乏竞争的“智慧”。大多数考生虽不敢直接写“凤头”、“猪肚”、“豹尾”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假如在学习、生活、事业、人生中同样存在这种关系的话),但因为“也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他们便很快敷衍出“打响你的第一炮”或“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gaokaozuowenzhidao/136697.html
-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构思方法_掀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红盖头详细阅读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话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 需提请注意...
-
与能力有关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三)—感情真挚详细阅读
【能力解说】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
-
备受青睐的近义词|备受青睐的高考作文“蒙太奇”结构法(二)详细阅读
[佳作3] 看着我的眼睛 湖北考生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脚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他对王子真挚的情感让他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
-
【英语话题作文高级句式】话题作文惯用句式集锦详细阅读
1、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2、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
-
[各类话题作文的素材]话题作文素材(九)详细阅读
33、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
-
【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目2021】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作文题目预测(1)详细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社会,“亮点”一词使用频率极高。“亮点”,新版《现代汊语词典》解释为:“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它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 请以“亮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
-
[高考满分作文神仙结尾]高考满分作文绝妙结尾示范详细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绝妙结尾示范 绝妙结尾示范 ①年轻人,来生要记住,在迷津渡口千万别选错。诚信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不可丢。仅以此诗作结:“迷津渡口诚信抛,一生苦恨悔难消。且将虚伪付江澜,斩闯红尘任逍遥。(《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 ②大会结束了,答案仍未有,世间事果真千变万化,难以预料,是非均...
-
【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窗】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详细阅读
走进眼镜店,有色眼镜,琳琅满目:浓墨、墨绿、浅橙、深棕……选一架?戴上浓墨,黑云压顶;佩上墨绿,置身莽林;架上浅橙,风扬沙尘;扣上深棕,满眼咖啡……摘下来,哦,原来晴空万里,世界是这样本色。 走出眼镜店,我生出许多联想…… 想到了天雨墙坏的宋国人,他戴着蔚蓝色眼镜看儿子,看出了预见的智慧,因...
-
【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2007年高考作文速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详细阅读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个人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你为什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我的学生面前暴露出我愚蠢的一面。”生活中常出现“意料之外”和“ 情理之中”的情况,写一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全国II 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III 甲、...
-
作文审题和构思的步骤|话题型作文审题与构思要领详细阅读
(一)话题作文的材料类型 话题作文实质上是材料作文的的一种类别,它同样是通过引用材料来生发出写作的话题。因此,按话题作文引用的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假设情境式。这是指作文试题为学生假设一种写作情景,要求学生写出置身其中的见闻、行为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