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感受】观看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作文专题 2012-09-03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开学第一课作文专题】

  《开学第一课》是每年开学时,央视播出的中小学生主题教育,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观看开学第一课小学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观看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1

  9月1日晚8点,我观看了中央卫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看完了之后,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何老师教我们的第三节课“爱”。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教育我的次数很多很多。在妈妈的影响下,我的脾气也随着时间的流慢慢变好了。

  记得,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回到外婆家。打开书包,准备写作业,这时候,我淘气的弟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最怕我写作业的时候,我小弟来打扰我,因为他曾经把我刚写完的作业撕掉了。我当时很生气,脾气大发,开始教训我弟,妈妈听见我们的吵架声就过来了,让我不要生气了弟弟还小不懂事,不要和他生气了,妈妈说完就把弟弟给带走了。我的气也慢慢消了,心想,他毕竟是我弟,就不和他计较了。

  想到这里,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我的脾气在妈妈的教育下变得比以前好多了。在妈妈的影响下成长,在妈妈那里学会了宽恕人,体谅人,不会因为遇到一点点的小事而就斤斤计较,我感谢妈妈。

观看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汶川大地震以过了很多时间,但它仍然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故而今日中央2套推出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让我们中小学生学会如何在自然灾害中自救。

  这一课也让我学会了很多。

  这一课让我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在学会避险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不但可以培养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够让我明白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生命。任何崇高的品质都是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开始,这一课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无论是汶川灾难的万众一心,还是北京奥运的齐心协力,团队精神无时不刻在现场显现。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是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精神实质。通过这一课,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集体主义精神将在我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这种高贵的品质将使得我们这一代人终身受用,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这一课也让学生们树立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应有的民族情感,也是学子们建设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汶川灾难中让大家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个坚强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北京奥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和见证北京奥运在世界创造的辉煌,培养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他们为自己是一名龙的传人而自豪。《开学第一课》是精彩的一课,上好这一课,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希望。

观看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3

  今天,我们班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主题是英雄不朽,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观看,迎来的却是感动。

  在抗战期间,不管是战士们还是百姓们,老的还是少的,都是不畏惧。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勇敢是每个人应有的本质,勇敢的王二小为了大家的生命。机智地让敌人上了当,自己却死在石头上。黄继光为了全连人的性命,用自己软弱的胸膛挡住了子弹,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勇敢算得了什么。

  抗战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用生命和鲜血维护了中国的尊严。用生命和鲜血维护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把自己的身躯先给了祖国,他们心系祖国,他们爱祖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对祖国的爱。左权将军在他女儿两岁时就牺牲了。从那时期,爸爸在她的印象中只有英雄,他只知道他的爸爸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为国,爱国的英雄,甚至长大了却只能在博物馆看她爸爸的铜像。爱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词,一个概念,它还是一种行动,一种精神,我们有的人说“爱国”,“我爱祖国”“祖国是我永远的家”“生是祖国的孩子,死是祖国的灵魂”之类的话,但这也只是一种口头禅罢了,整天的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这就是口中爱国?整天的吃喝游玩,无所事事就是口中的爱国?不,不是的。我们青少年该做的是学习,努力学习,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

  我认为战士们并不仅仅只有爱国和勇敢,还要有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就相当于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一群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可不可小觑。今年同样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日子,在大阅兵上,战士们的步伐一致,有力的节奏,他们万众一心才能走出那么漂亮而响亮的步伐,那些场景是多么的壮观啊!

  那些战士们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我们也要做到真正的勇敢,爱国,团结,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永远不朽的英雄!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kaixuediyikezuowenzhuanti/392.html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