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之癖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断袖之癖
【zuowen.jxxyjl.com--历史典故素材】
汉哀帝刘欣:不爱美女爱美男
自古帝王爱红颜,后妃专宠,独霸后宫,外戚专权,在历朝历代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可是汉哀帝很奇特,他对美女不感兴趣,却对美男董贤一往情深,每日形影不离,十天之间累计赏赐财物达巨万之余,甚至愿意将皇位拱手相让,如此色令智昏,简直是千古难遇。
断袖之癖
汉哀帝刘欣
中国古代,很少有真正的同性恋,有关双性恋的记载倒是不少,连帝王也不例外。西汉皇帝大都有关系暧昧、非常宠爱的臣子,比如惠帝时的闳孺、文帝时的江充、武帝时的韩嫣、成帝时的张放,等等。虽然史书上经常会用到“与上卧起”之类的词句,说这些宠臣陪皇帝同寝,但他们之间究竟算不算真正的同性恋关系,谁都不敢妄下断语。只有汉哀帝与董贤,不但可以确证他们确实存在着不正常的关系,并且他们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那就是“断袖”。
哀帝刘欣,本来是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康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因为元帝宠爱其母傅婕妤,爱屋及乌,对这个儿子也非常喜欢,甚至一度想废黜太子刘骜(成帝),改立刘康为继承人。但这件事终究没能实行,刘康被封为定陶王,带着母亲傅婕妤离开了长安城,归藩就国。
刘康有许多妻妾,其中丁姬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刘欣。刘康早死,刘欣袭爵为定陶王,绥和元年(前8),他和叔父、中山王刘兴同时入朝觐见。他的祖母傅婕妤(此时已被尊为王太后)也跟着一起到了长安,携带大量珍宝,贿赂皇后赵飞燕,以及掌权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想让孙子刘欣登上太子宝座。成帝没有儿子,在听了赵皇后、王司马的建言以后,又仔细比较了刘欣、刘兴两人的性格、学识,终于决定选择刘欣作为储君。刘欣从此就进入宫中,学习礼仪和治国之道。绥和二年(前7),汉成帝暴毙,太子刘欣继位,就是西汉孝哀皇帝。
西汉建平二年(前5),汉哀帝刘欣下朝回宫,偶遇昔日旧友董贤。董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其父原来做过御史,所以董贤自小就跟着父亲出入宫廷,在刘欣还是太子的时候做过太子舍人。时隔几年,昔日的顽童已经是风度翩翩美少年了,举止潇洒,形貌迤逦,一下子便俘获了汉哀帝的龙心。
董贤一进宫,六宫粉黛无颜色,汉哀帝对董贤的宠爱,比之商纣王对妲己、周幽王对褒姒也毫不逊色。每天从梳洗到用膳,同坐同食,出入则同车,毫不在乎朝臣的议论。董贤其人虽然貌比潘安,却没有真才实学,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于是汉哀帝也不去关心朝政了,每天和董贤一起鬼混度日。
有一天,汉哀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衣袖被董贤压住了。为了不惊扰熟睡的董贤,他竟然急中生智,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自己的衣袖轻轻割断,然后悄悄起床。如此体贴入微,实在是令人感叹不已。这个故事后来便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断袖之癖”也成了后世“同性恋”的代称。
-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读后感】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详细阅读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变首领之一。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希望各位童鞋喜欢!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
-
广东凤凰水仙历史典故|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详细阅读
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 百鸟之中,凤凰最美。可也怪,它偷偷娶了个最丑的乌鸦做老婆,这还不要紧,那乌鸦还挺厉害,遇事凤凰不能作主,都得乖乖地听老婆的指示和吩咐。 这一天,吃罢早饭,乌鸦没事就飞到大树上观赏大自然的风景,忽然之间,它发现在蔚蓝辽阔的天幕下,衣着五光十色的群鸟,正展翅比翼翱翔在乌鸦的顶头...
-
没胡子的城隍老爷读后感_没胡子的城隍老爷的故事详细阅读
普天下的城隍老爷,都是长胡子的,唯独镇江城隍庙里的城隍老爷,是个没胡子的年轻小伙子。为什么会是个年轻小伙子呢? 很早以前,镇江城隍庙左边住着一家人家,这家人家只有一个儿子。他天天放了晚学,都跟一些同学到城隍庙门口打钱堆、跳白果玩 有一天,这个小家伙跟同学玩得正起劲,看见有个人鬼鬼...
-
著名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历史典故详细阅读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教会大家许多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著名的历史典故,欢迎浏览。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50字]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详细阅读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沟边、溪边,全株可以入药。过去,我市一些农村的妇女和孩子喜欢用艾叶和蚕茧做成虎形,戴在头上,用来驱瘟疫、避邪气。菖蒲,则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似剑,上尖下宽。根茎可作香料,亦可供药用。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
【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详细阅读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噤若寒蝉相关典故内容。 噤若寒蝉的意思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语出]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
-
一鸣惊人的典故原文|一鸣惊人的典故详细阅读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
-
【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详细阅读
汉献帝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任汉司空的曹操 听说司马懿 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 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死后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
-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投笔从戎详细阅读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投笔从戎,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投笔从戎:笔与戎,都只是工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
历史情景剧立木取信剧本_关于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详细阅读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