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历史典故及名人】发生在山阴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素材 2022-10-01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历史典故素材】

  山阴县,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是一个多战之地,县境西南有古迹、遗址多处。所以在山阴这个地方曾经流传了很多让人无比熟悉的历史典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发生在山阴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发生在山阴的历史典故

  杨六郞一箭退敌兵

  关于杨六郞的传说有这么一段:杨业死后六郞挂帅镇守雁门关,击辽兵退至马邑滩,欲乘胜追击苦奈粮草无多,便巧设"谎粮堆"以诈辽兵,辽兵中计终日惶惶,只得与六郞和谈退兵。六郞问辽使:"你是愿退一只马跑到的地方呢?还是要退到一只箭射到的地方呢?"辽使当然选一箭之地,六郞遂拔箭怒射,箭竟出内蒙大青山没入一青石之中。辽兵只得退至内蒙大青山一带。其实当年六郞只是早料知辽使会选"一箭之地",故提前派人将一箭插入大青山一石。听完这段故事谁都会对六郞的智勇肃然起敬。而六郞城就是当年击辽退敌时的遗址。

  陈毅将军夜宿新广武

  1948年春,陈毅将军行军经广武村,因天色已晚,住在村民尹士镐家中,当地老百姓闻风而至.陈毅将军不孤路途劳累满腔热情问寒问暖,讲述新中国的光明前途,勉励广大人民群众满怀信心迎接新中国的成立.陈毅将军的郎郎笑声,象一阵春风吹遍边塞山村.尹士镐老人现已八十多岁,每当谈及此事,滔滔不绝,无比兴奋.

  刘邦扣押刘敬于广武的故事

  汗高祖刘邦追击匈奴行至广武,大臣刘敬一看敌兵一退再退就向汗高祖刘邦提出建议:敌人一退在退,恐怕有诈,不能再前往,刘邦不听刘敬之言,继续前进,所以被匈奴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陈平用计救高祖解脱白登之围,刘邦返回广武放出狱中刘敬,向刘敬说,悔不该没听你言,差点全军覆没,君臣难以想见.从此,刘邦用和听亲政策和匈奴共定和约,互不侵犯.

  慈禧夜往老湾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西安时,路经广武并住宿一夜.农历八月十一日,慈禧等一行经怀仁进入山阴,沿途数里的群众到其路径的大道跪迎,口喊:老佛爷,千岁,千千岁!当晚入住岱岳南头马邑道口处的"兵营中"次日,又起骄路经安荣村,该村公益桥主,早有令提前把土木大桥建起,慈禧一行来到河岸,顾不上理睬村里道旁跪迎的人们,一看桑干河水翻浪涛涛,大桥已壮壮实实地建好,稍在"桥房"边的"茶亭"歇了歇,欣笔写下"普济安宁"四个大字,印了"慈禧"两字之印,起轿离去.桥主把慈禧写的字用柏木刻蛟龙大匾,挂大了大桥碑亭檐下,可惜后来被日军烧毁.当天住广武"来盛店"正厅中,店主杨应魁特制精美食物献上,招待非常热情周到,颇得慈禧好感,于是召见了杨应魁,封杨为广东廉州知府,给了题为"大夫弟"之匾.第三日,爬上雁门关南云.慈禧太后离北京逃往西安,路经山阴的岱岳安荣和广武的老龙湾,广武财主杨应魁热情招待慈禧太后,慈禧太后非常高兴封杨应魁为杨举人,杨应魁三拜九叩感谢太后恩德,第二天慈禧太后离广武赶往西安.

  秦始皇巡视广武

  相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年年巡视全国各地,巡视北国时,看到沟注寨(广武)山高风险,命大臣蒙恬不惜重金营造贯连赵长城.晚年多次御驾亲临广武,因此广武成为文明全国的军事要塞.

  杨业四出雁门故事

  雍熙三年(986年),中午节度使潘美为云中观察使,杨业为副将出雁门追辽兵至寰州,寰州刺使头降杨业既此收复四周即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将四周居民移往关内.杨业再出雁门,潘美为帅,杨业为先锋,行至陈家峪口,敌兵一退再退,杨业感到不对,向潘美说,我们不能再前进,敌兵恐怕有诈,防止中了埋伏,当时监军王说,你是杨无敌,你怕谁,你莫非有二心,杨业一听心里不是滋味的说,我杨业深受宋主的恩惠太多,今天我要和辽兵绝以死战,回头对潘美说,我进入谷内你们在陈家峪口等我,我要失败了你们可挡一阵,潘美点头应允.于是,杨业帅本部人马进入广武以北金滩古战场,于辽兵大战,杨业杀了七进七出,最后退到陈家峪口,一看潘美王失约,不由泪如泉涌,对天长叹说,天灭我杨业也,于是杨业只得转回头再杀敌众我寡,杨业血染征袍,浑身是伤,最后坠入马下,被辽兵元帅肖达揽俘虏,在行至中途,杨业死不投降,绝食三天而死.

  冯敬忠烈广武

  汉朝初期,匈奴经常南侵骚扰.有一年,匈奴率军十万进攻雁门关,形势十分严峻,太守老将军冯敬镇守雁门关,正值派副将帅军出征,城中只留少数军士,老将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英勇破敌,无奈,寡不敌众,壮烈献身.

  李广屈死埋广武

  汗飞将军李广,号称长胜将军.一年,他率五万骑兵一路过关斩将,对百姓秋豪无犯.不料,天气突变,暴风雨连天,狂风飞舞,大军迷失方向,受到敌军袭击,伤亡惨重.回朝途中,圣旨赐死.李广悲愤万状,仰天长嚣,死于广武.老百姓传说,汗墓群中最大的坟土堆里埋着李广。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lishidiangusucai/164833.html

  •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读后感】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变首领之一。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希望各位童鞋喜欢!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广东凤凰水仙历史典故|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

    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  百鸟之中,凤凰最美。可也怪,它偷偷娶了个最丑的乌鸦做老婆,这还不要紧,那乌鸦还挺厉害,遇事凤凰不能作主,都得乖乖地听老婆的指示和吩咐。  这一天,吃罢早饭,乌鸦没事就飞到大树上观赏大自然的风景,忽然之间,它发现在蔚蓝辽阔的天幕下,衣着五光十色的群鸟,正展翅比翼翱翔在乌鸦的顶头...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没胡子的城隍老爷读后感_没胡子的城隍老爷的故事

    普天下的城隍老爷,都是长胡子的,唯独镇江城隍庙里的城隍老爷,是个没胡子的年轻小伙子。为什么会是个年轻小伙子呢?  很早以前,镇江城隍庙左边住着一家人家,这家人家只有一个儿子。他天天放了晚学,都跟一些同学到城隍庙门口打钱堆、跳白果玩   有一天,这个小家伙跟同学玩得正起劲,看见有个人鬼鬼...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著名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历史典故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教会大家许多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著名的历史典故,欢迎浏览。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50字]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沟边、溪边,全株可以入药。过去,我市一些农村的妇女和孩子喜欢用艾叶和蚕茧做成虎形,戴在头上,用来驱瘟疫、避邪气。菖蒲,则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似剑,上尖下宽。根茎可作香料,亦可供药用。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噤若寒蝉相关典故内容。  噤若寒蝉的意思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语出]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一鸣惊人的典故原文|一鸣惊人的典故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

    汉献帝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任汉司空的曹操 听说司马懿 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  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死后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投笔从戎,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投笔从戎:笔与戎,都只是工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历史情景剧立木取信剧本_关于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