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大全_中国历史典故:少康中兴

历史典故素材 2022-09-29 网络整理 晴天

【zuowen.jxxyjl.com--历史典故素材】

  少康中兴—慨述

  少康中兴乃中国史上首个出现中兴二字的时代。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音yì)乘机把太康赶下台。不久,后羿又被他的亲信寒浞(音zhuō茁)杀掉,寒浞取得王位。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中康得立,中康的儿子相,投靠同姓斟(音zhēn)灌氏和斟寻氏,但仍然被寒浞所杀。相的妻子无以为计,只好逃到有仍氏娘家,生下了儿子少康。少康成人后又被寒浞所打败,投奔有虞氏。有虞氏国君见少康年轻有为,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为他修建了纶(音lún)邑(今禹州顺店康城)让他居住。纶邑西有嵩山,北有具茨,南临颍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有田一成(方圆10里),有众一旅(500人),少康从此有了安身之地。少康便以纶邑为根据地,抚恤招纳散亡的夏遗民旧部,发展生产,积蓄力量。又纠集自己的亲信氏族及对寒浞不满的部族,合力消灭了寒浞及其余党,“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夏王之故都”,葺宫室,修钧台,视九鼎,天下诸侯纷纷拥戴。夏帝太康失国数十年后,少康终于“坐钧台而朝诸侯”,重登天子之位,历史上称之为“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简介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为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理财的本领,并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王。第二代夏王太康被东方一个诸侯国有穷氏(今山东西部)后羿所伐,后羿取代了夏之政权。後来后羿的宠臣寒浞发动政变,血洗后羿一族。而太康抑郁而终,弟仲康继位成第三代夏王,寒浞对太康一家穷追不舍。於是仲康逃难时死,儿子相也被杀死,相的妻子是有仍国(山东济南)诸侯的女儿后缗氏,有身孕,逃回有仍国,生下了少康,当上牧正,负责管理畜牧。寒浞不肯放过夏朝王族,寒浞之子浇派人杀少康。

  後来少康避难,逃往有虞国(今河南省有虞县),担任有虞氏庖正(掌厨),国王虞思把女儿「二桃」嫁给了少康,并积极厚植势力,有田一成(方十里),有众一旅(五百人),又得有虞国诸侯伯思相助。一日少康发起义师,联络夏朝遗臣伯靡,派女艾刺探浇的军情,伯靡挥军直攻有穹国都穹石,寒浞自杀未遂,被人民绑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历数寒浞各项罪状,将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凌迟至死。接著少康命女艾攻打浇,季杼则奉命攻打豷。功成之後,少康命人将豷剁成肉酱,奡被设鼎烹杀。少康重新取回夏朝的政权。在位期间,少康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史称为《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典故

  凭借十里方圆,中兴夏朝—————少康中兴

  大禹因治水有功,深孚众望,遂继舜而当了中原诸部落之共主,初都阳城(今河南禹县),后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据说禹大会「诸侯」(指诸部落酋长)于涂山(今安徽蚌埠西,另有绍兴等说),执玉帛而来与会的有“万国”之多。又传禹在世时也仿效尧、舜,荐举益为继承人,但他的儿子启却自行继位,并镇压了反对他掌权的势力。从此,夏乃由一个部落之称而成了国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05年─约前1766年)就此建立,都于安邑。

  自启继禹位,父子、兄弟相传的王位继承制终于固定下来。夏朝建立标志中国“家天下”的首创,也是中国历代兴治盛衰乱亡的一系列链条之第一环。它具有立国创制的作用,即首建王朝、首行世袭,同时也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古书把夏启继承父位,当作由“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

  夏朝虽然建立,但其初政权并不巩固。据说启耽于饮酒作乐,在位十年而卒,传位给其子太康。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启还荒淫XXX*,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

  有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

本文来源:https://zuowen.jxxyjl.com/lishidiangusucai/164504.html

  •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读后感】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号敬轩,明末民变首领之一。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希望各位童鞋喜欢!  张献忠奇袭襄阳的历史典故  公元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原来,张献忠曾经在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广东凤凰水仙历史典故|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

    凤凰和麻雀的历史典故  百鸟之中,凤凰最美。可也怪,它偷偷娶了个最丑的乌鸦做老婆,这还不要紧,那乌鸦还挺厉害,遇事凤凰不能作主,都得乖乖地听老婆的指示和吩咐。  这一天,吃罢早饭,乌鸦没事就飞到大树上观赏大自然的风景,忽然之间,它发现在蔚蓝辽阔的天幕下,衣着五光十色的群鸟,正展翅比翼翱翔在乌鸦的顶头...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没胡子的城隍老爷读后感_没胡子的城隍老爷的故事

    普天下的城隍老爷,都是长胡子的,唯独镇江城隍庙里的城隍老爷,是个没胡子的年轻小伙子。为什么会是个年轻小伙子呢?  很早以前,镇江城隍庙左边住着一家人家,这家人家只有一个儿子。他天天放了晚学,都跟一些同学到城隍庙门口打钱堆、跳白果玩   有一天,这个小家伙跟同学玩得正起劲,看见有个人鬼鬼...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著名的历史典故|著名的历史典故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教会大家许多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著名的历史典故,欢迎浏览。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50字]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沟边、溪边,全株可以入药。过去,我市一些农村的妇女和孩子喜欢用艾叶和蚕茧做成虎形,戴在头上,用来驱瘟疫、避邪气。菖蒲,则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似剑,上尖下宽。根茎可作香料,亦可供药用。可见,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噤若寒蝉的成语典故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噤若寒蝉相关典故内容。  噤若寒蝉的意思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语出]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一鸣惊人的典故原文|一鸣惊人的典故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司马懿装病的故事】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

    汉献帝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任汉司空的曹操 听说司马懿 非常有才能,便派人征召他做司空府的从官。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  司马懿装病的历史典故  诸葛亮死后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执著于人生的梦想,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投笔从戎,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投笔从戎:笔与戎,都只是工具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 历史情景剧立木取信剧本_关于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

    发布于:2022-10-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优秀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